李妍怡医案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祛瘀除烦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
患者,女,68岁。
初诊:2015年4月26日。主诉:失眠5年,加重3天。现病史:患者自诉5年前因情绪原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当时未予重视,未予任何治疗。此后失眠频率逐渐增多,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每晚睡眠时间约2小时,在此期间患者前往“甘肃省二院”口服“中药”调理,我院门诊口服“安神药”(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近3天来,患者自诉症状加重,甚至彻夜难眠,伴心慌、胸闷、身体发抖,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门诊以“失眠”收住我科。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差,入睡困难,睡后易醒,伴头晕不适,自感胸闷、心慌,烦躁不安,易哭,食纳可,二便调,舌红苔少,脉细数。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抑郁焦虑量表提示:中度焦虑,轻度抑郁状态。TCD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示轻度萎缩,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西医诊断: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中医诊断:不寐,证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祛瘀除烦。拟方佛手养心汤加减。处方:岷当归30g,川芎20g,丹参10g,玄参15g,太子参15g,麦冬10g,天冬10g,远志15g,柏子仁10g,夜交藤30g,珍珠母30g(先煎),五味子15g,生地黄10g,炙甘草15g,浮小麦30g,大枣6枚,栀子10g,淡豆豉10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同时予黛力新1片,日1次(嘱其每日上午10点前服药)。
二诊(2015年5月1日):服上药后诸症较前减轻,每日可睡4小时,但仍多梦,烦躁不安,易哭等症状稍减轻,舌质红,苔白,脉细略数,上方加桃仁10g,酸枣仁20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三诊(2015年5月6日):患者自诉精神状态好转,每日睡5小时左右,多梦减轻,抑郁焦虑症状较前改善,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四诊(2015年5月13日):患者自诉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每日可睡约6 ~ 7小时,多梦、心烦等症状明显缓解,上方7剂巩固疗效,水煎服,日一剂。继服黛力新,1年后若抑郁焦虑症状消失则黛力新减量至半片,期间若有病情反复或不舒,立即来院就诊,调饮食,畅情志。
【按语】
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属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畴,患者因长期身心压力导致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的出现,传统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饮食不节,胃气不和;劳倦思虑伤及心脾;情志不和,肝失条达;心肾不交,水火失济;阴虚火旺,扰动心神;心虚胆怯心神不安等,抑郁焦虑状态则多由思虑悲哀过度耗伤阴血,心肝失养,神魂不安所致。李老师认为此两者病因病机虽纷繁复杂,但其病理变化不外乎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而致心神不宁,故在治疗中,以调和阴阳,养心安神为则,李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常加入大剂量活血化瘀之品治疗此病,疗效颇佳。此外,《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李老师善用经方,认为本方描述之症,与现代疾病抑郁焦虑状态之症颇为相似,故将本方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此外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多伴有烦热难眠、胸中窒闷等热郁胸腑证,李老师认为栀子豉汤既可用于外感热病之热郁胸腑所致虚烦,亦可用于其他病机为无形邪热扰于胸腑的内伤杂病,据前理论及用药经验,李老师总结出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专方:佛手养心汤。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生地黄滋阴养血兼清虚热;天冬、麦冬、玄参滋阴清热;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石决明平肝潜阳,五味子敛心安神,炙甘草、浮小麦、大枣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栀子、淡豆豉清热除烦,诸药并用,共奏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祛瘀除烦之功。
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属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畴,患者因长期身心压力导致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的出现,而李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十分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明确告诉病人此病的病情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及中西医药物治疗的具体措施,使病人对病情及治疗方法有详细了解,提高患者依从性。并善于给予患者关于疾病预后良好的暗示,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其安全感,从而有效地降低抑郁程度。此外,嘱患者注重自身心理调护,多与人交流,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可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忌练气功,以免引发歇斯底里,在患者复诊时对其症状及精神的改善给予正面的赞许和肯定,为患者树立信心,提供早日治愈的希望。
整理:冯芸梅;审阅:王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