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连接效应研究
以往对于韵律单元边界研究多集中在间断效应上,很少关注连接效应。在此,我们专门讨论一下语流中的连接效应。
如果说间断效应的作用,是把相邻韵律单元分隔开,那么连接效应的作用则是把它们联系起来,不至于造成听话人对正常语流感知的中断。从另一角度说,连接效应也可看作指示后边是否有后续单元的接续效应。
间断效应和连接效应可以看作是一对相反效应,二者相互配合,使相邻韵律单元之间形成一系列“亲疏”有度的韵律间断层级。
前面提到的末尾延长现象,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双向效应的现象。一方面,末尾延长具有分隔相邻韵律单元的间隔效应;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保持原来韵律特征、指示后续单元的接续作用。
那么除了延长现象,还有哪些声学特征具有连接效应呢?我们认为,语流中音高曲线(特征)的连贯是一种明显的连接效应。语流中的音高曲线在声学层面是不连续的,这一方面是由于音段层面上辅音对音高曲线的隔断作用(大部分辅音是清音),另一方面是由于韵律层面上的各种间断效应(如停顿等)。但是在感觉上,音高曲线的趋势特征是可以“跨越”一定级别的间断,保持相对连贯的。例如在语调短语范围内,人们一般会认为语调是连续的(参见图2中,BI层每两个“3”之间是一个语调短语)。
那么用什么声学特征去描述这种音高特征的连贯性呢?相邻韵律单元之间的音高差值可以,因为音高差值越小,意味着音高一致性越好。但是由于音高差值这个特征量已经用来描述音高重置现象了,所以我们采用了另外一个特征量来描述音高连贯性,这就是韵律边界前的音高值,即前面曾经提到的“f0(前)”。因为我们发现,这个音高值一般和韵律边界处的音高重置成反比,即“f0(前)”越大,公式“f0(音高差)=f0(后)-f0(前)”的结果越小,韵律边界前后音高特征的保持性越好。
在此,我们统计了各韵律层级边界前的音高值,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各韵律层级边界前的音高
图12 各韵律层级边界前的音高(单位:Hz)
表4和图12显示,韵律边界前的音高值“f0(前)”会随韵律边界级别的提高而下降,这意味着音高特征的连贯性也在下降。
“f0(前)”在感知层面也有预示后续韵律单元的作用,因为当一个韵律单元末尾音高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时候,听话者就会感觉到该语流还没有说完,从而会预判还有后续的内容。所以,在韵律边界处保持较高的音高值,是实现韵律接续的一种手段。这种韵律的连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间断效应的影响,保证整体语流的完整性。
音高特征除了在语调短语(IP)内可以保持连贯性外,有时也可以超越IP边界实现其连接效应。例如图13中椭圆形所示的韵律边界处,前后两个语调短语之间虽然有很长一段停顿,但这两个语调短语的音高曲线的值会“遥相呼应”,使音高特征“穿越”停顿,从而将两个在时间轴上被分隔开的韵律单元重新联系起来。
图13 语流中的连接效应
由于末尾延长和韵律边界前较高的音高值都有连接效应,所以二者结合起来,一般能获得更加明显的连接效应。以语调短语和语句边界作对比,虽然这两类韵律边界都有较大停顿和音高重置,但是听话人一般仍能较容易地区别它们。在语调短语边界,听话人一般都能感知到话语未结束。这其中除了有语义内容的原因外,韵律边界特征也有一定帮助。以图14例句为例,图中两个圆圈分别指示出了语调短语(IP)边界和语句(U)边界。语调短语末尾的音高值较高,并且还伴有延长,表现出明显的接续效应,指示还有后续的韵律单元。而语句末尾的音高值低,接续效应弱,说明这个语句结束了。
图14 语调短语和语句边界处的特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