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产品检验方法
6.1 通用检验方法
6.1.1 外观检查
6.1.1.1 试验方法
以目测或手检的方法对受检样品进行检查。
6.1.1.2 试验要求
受检样品宜满足下列要求:
a)外观表面应清洁、无脱漆、无锈蚀,不得有毛刺、裂纹、变形等现象。
b)显示面板应整洁,字迹清晰、准确,不得有划痕。
c)各部分连接应牢固,紧固件应无松动、缺损等现象。
d)仪器结构应便于安装、调整、使用和维修,可采取适当的防人为破坏措施。
e)数据采集(测控)终端机的机箱内醒目位置处应附有详细的接线标识,应清楚标识出终端机与不同传感器的接口;密封条安装应正确、平整,无影响密封性能的缺陷。
f)数据采集(测控)终端机的箱体宜在公布的通用系列中选定,其外观醒目位置应有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志。
6.1.2 电源适应性试验
6.1.2.1 试验设备
调压器或自配的实际电源。
6.1.2.2 试验方法
将在工作状态下的受检样品的额定工作电压拉偏至最大允许偏差值,观测测量结果,检查受检样品是否能正常工作。
6.1.3 功耗测试
6.1.3.1 试验设备
万用表。
6.1.3.2 试验方法
在规定电压条件下,使受检样品处于静态值守状态,用万用表串接在受检样品的电源输入端,测量其静态值守电流值。然后,使受检样品处于工作状态(通信模块断电情况下),测量其工作电流值。
6.1.4 绝缘电阻测试
6.1.4.1 试验设备
绝缘电阻测试仪。
6.1.4.2 试验方法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受检样品交流电源端子(电源引线)与外壳之间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受检样品产品标准要求。
6.1.5 抗电强度测试
6.1.5.1 试验设备
耐压测试仪。
6.1.5.2 试验方法
用耐压测试仪在规定的端子和外壳之间施加与主电源频率相同的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从零逐步上升至规定值,上升过程中不得出现电压明显的瞬变,并应在规定的电压值上保持1min。试验期间,受检样品不应发生击穿和飞狐等现象。最后将电压平稳地降至零并切断设备电源。
6.1.6 抗干扰试验
6.1.6.1 试验设备
电磁干扰器。
6.1.6.2 试验方法
以下两种方法可任选1种:
a)按照GB/T 17626.8—2006第8章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b)用电磁干扰器(或600W以上冲击电钻)在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受检样品旁,进行频繁开关,每次持续1min。试验期间,检查受检样品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注:当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需求时,按照GB/T 17626.4—2008第八章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6.1.7 防雷试验
6.1.7.1 试验设备
雷击浪涌(模拟)发生器。
6.1.7.2 试验方法
按照GB/T 17626.5—2008第8章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浪涌试验。试验期间,检查受检样品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1.8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
6.1.8.1 试验设备
恒温恒湿试验箱。
6.1.8.2 试验方法
受检样品处于通电状态,放置于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在规定的低温、高温、高湿工作环境中,恒温时间不少于4h。试验期间和试验后,进行目测检查和功能测试。受检样品各项性能应正常,表面应无锈蚀、裂纹及涂覆层剥落等现象。
6.1.9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
6.1.9.1 自由跌落
6.1.9.1.1 试验设备
跌落试验台。
6.1.9.1.2 试验方法
在包装状态下,设置跌落试验台的跌落高度为30mm。将受检样品自由跌落在平滑、坚硬的钢质面上,跌落3次。试验后,包装箱应无开裂、变形,受检样品各项性能应正常。
6.1.9.2 机械振动
6.1.9.2.1 试验设备
振动试验台。
6.1.9.2.2 试验方法
在包装状态下,将受检样品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设置振动频率为10Hz~150Hz~10Hz,扫频速度为1倍频程/min,加速度为2g,对受检样品进行1个周期单轴振动试验。试验后,包装箱应无开裂、变形,受检样品应无松动,元器件不应受振动发生脱落等损伤现象,受检样品各项性能应正常。
6.1.10 防护等级测试
按GB 4028—2008第12章、第13章、第1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1.11 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指标可以通过可靠性专项试验进行检验或验证,也可通过现场使用进行统计。
水位、流速、流量等计量器具可通过定期周期性的计量检定来保证其运行质量的可靠性;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在现场安装完成后,应至少保持连续在线运行2个月,统计验证其可靠性指标;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应至少保持连续在线运行6个月,统计验证其可靠性指标。
长期稳定性指标也可通过现场实际运行统计进行检验或验证。
6.2 明渠流量监测仪器
6.2.1 声学流量监测仪器
6.2.1.1 试验设备
检定水槽。
6.2.1.2 试验准备
受检样品应采用固定方式安装在检定车上。
换能器阵应放入水下一定位置。
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换能器阵表面。
6.2.1.3 试验方法
6.2.1.3.1 流速测量范围、测量误差
在受检样品流速测量范围内,检定车分别选择规定的不同速度行车,待检定车进入均速状态时,测量并记录流速测量值。受检样品的每个速度的测量结果不应少于30个,将流速值进行统计平均与检定车速度比较,分析计算测量误差。
6.2.1.3.2 流向测量范围、测量误差
在流向测量范围内,检定车选择往返相同的速度进行往返行车,记录所测量的流速相对流向,将相对流向测量值进行统计平均,与检定车往返运动的地理方向测量值比较,分析计算测量误差。
6.2.2 堰槽流量计
6.2.2.1 试验设备
标准流速仪、标准水位计、水准仪、钢尺。
6.2.2.2 试验方法
6.2.2.2.1 结构尺寸
用水准仪、钢尺测量堰槽结构尺寸,每个尺寸至少选择5个测量点。
6.2.2.2.2 水位测量误差
根据被检堰槽水位变化范围,选取3个水位高度值,即堰槽在最大流量20%,50%及100%时的水位值,计算其与标准水位计水位值的差值。
6.2.2.2.3 流量测量误差
堰槽流量计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宜在现场进行检定。在被检流量计的最大流量的20%~100%范围内(包括20%,100%),均匀选取5个测量点,根据测得的水位值及各类堰槽的结构参数,按堰槽所用的水位流量关系推算出5个测量点的流量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流量示值比较分析流量测量误差。
6.3 管道流量监测仪器
6.3.1 试验设备
流量标准装置。
6.3.2 试验方法
6.3.2.1 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
在流量测量范围内,先记录流量标准装置和被检流量计的初始示值,同时启动流量标准装置和被检流量计进行测量,运行一段时间后,同时停止流量标准装置和被检流量计,记录流量标准装置和流量计的最终示值,通过连续测量,分析计算测量误差及重复性,流量测点及测量次数应符合各产品标准要求。
6.3.2.2 稳定性(适用于电磁流量计)
使试验管道内充满水,并保持水静止状态。将被检流量计通电预热,记录零输出信号的变化。连续工作7d,试验期间每天测量一次零点,其零输出信号变化即为长期漂移。
6.3.2.3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适用于电子远传水表)
分别将水压增大到水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6倍、2倍,并分别保持15min及1min,检查水表是否出现机械损坏、外部泄漏或指示装置进水。试验期间,应逐渐增大和降低压力,避免压力波动。
6.3.2.4 基本功能(适用于IC卡冷水水表)
6.3.2.4.1 显示功能
将相对应的IC卡插入卡座,检查控制器显示的购水量、剩余水量及累积水量信息。
6.3.2.4.2 提示功能
插入非法卡,检查控制器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剩余水量不足提示、电源欠压提示按6.3.2.4.3、6.3.2.4.4要求进行试验。
6.3.2.4.3 控制功能
将IC卡水表输入一定水量,通水使其正常工作。当水量降至设定的剩余水量报警阈值,检查控制器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当剩余水量降至一定值,检查IC卡水表是否能自动关闭电控阀;重新输入水量后,观察IC卡水表是否能自动打开电控阀供水。
6.3.2.4.4 保护功能
将IC卡水表输入一定水量,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代替电池供电,记录控制器的显示值。从正常工作电压缓慢下调供电电压,直至IC卡水表电控阀自动关闭,然后切断电源。10min后恢复供电,检查控制器显示值与断电前是否一致,IC卡水表应能正常工作。
将IC卡水表输入一定水量,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代替电池供电。从正常工作电压缓慢下调供电电压,当电压接近最小值时,每次下调幅度变化不应大于0.1V,直至低于最小值,检查IC卡水表是否提示电源欠压信息,并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关闭电控阀。
6.3.2.5 电控阀(适用于IC卡冷水水表)
在规定压力与流量条件下,检查电控阀是否可靠灵活,有无异常现象,在关闭状态下测量其泄漏量。
6.4 水位/闸位测量仪器
6.4.1 试验设备
水位检测/校准试验台(10m)、恒温水浴。
6.4.2 试验方法
6.4.2.1 测量水位变幅范围、分辨力、测量误差
在水位变幅测量范围内,以20~40cm/min的水位变率,使水位(闸位)升降两个全程,按每米1~2个点进行比测,记录受检样品的测量结果。
6.4.2.2 重复性误差
在量程范围内,选取3个不同水位(闸位)点,使水位(闸位)单向升或单向降至同一水位点共五个测次,记录各测点水位计测量结果。取最大和最小测量结果之差。
6.4.2.3 盲区(适用于超声波水位计和雷达水位计)
在测量范围内,移动换能器,当换能器至水面的距离逐渐接近至某一水位点,且水位计无法测出或不能稳定正确地测出水位时,记录该水位点的水位值,即为水位计的盲区。
6.5 流速仪
6.5.1 试验设备
流速仪检定水槽。
6.5.2 试验准备
转子式流速仪应采用固定方式安装在测杆上,测杆在支承套、座上的固定都必须牢固可靠。信号导线应紧贴测杆,使扰动水流程度为最小。入水时应缓慢进行,以免扰动水体。
非转子式流速仪应固定安装在检定车上,将换能器放入水下一定位置。
6.5.3 试验方法
6.5.3.1 流速测量范围、测量误差
检定车按速度程序级从低速到高速逐级递增,完成每测点采样后,随即增速,往返行车;待车速进入均速状态时进行同时测量,以被检流速仪的测量结果与检定车车速比较,分析计算测量误差。
转子式流速仪检定测点选取及测点数目应按GB/T 21699—2008中6.3.5的要求进行。
非转子式流速仪测点应选取全量程内均匀分布的20点。
6.6 流速流量记录仪
6.6.1 试验设备
秒表、流速仪模拟信号源(标准流速仪)。
6.6.2 试验方法
6.6.2.1 计时误差
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将记录仪的测速历时设置为300s,同时启动秒表和记录仪;当到达设置时间,计算计时误差结果。
6.6.2.2 计数误差
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将记录仪和秒表与流速仪模拟信号源(标准流速仪)连接,将记录仪的历时档设置为100s,在记录仪测速范围内选择高、中、低三个速度级,同时启动秒表和记录仪;当计数到达1000个信号时,检查计数误差,各进行3次测试。
6.7 超声波测深仪
6.7.1 试验设备
专用检定设备(或流速仪检定水槽)、激光测距仪、钢卷尺。
6.7.2 试验准备
将受检样品放置在水槽检定车上,同时将激光测距仪固定在检定车上。
将换能器固定在水下约一半水深处,使换能器发射面垂直于水面。
在水槽中固定反射板,使其平行于换能器反射面。
6.7.3 试验方法
6.7.3.1 测量范围、分辨力、测量误差
在被检测深仪的测量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点重复进行测量,测点不应少于10个;用激光测距仪和钢卷尺测量并计算换能器与反射面的距离,与测深仪测量结果比较,计算测量误差。
6.7.3.2 重复性误差
在被检测深仪的测量范围内,选择3~5个测点,在每个测点,用激光测距仪和钢卷尺测量并计算换能器与反射面的距离,读取测深仪的测量结果。移动反射板,使其回至同一水深测点,重复测量5次,取各测点中最大(或最小)测量结果与该测点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之差。
6.7.3.3 盲区
在测量范围内,移动换能器,当换能器至反射面的距离至某一水深处,且测深仪无法做出测量时,记录水深值,该数值即为测深仪的盲区。
6.8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
6.8.1 试验用水样
标准水样、实际水样。
6.8.2 试验方法
6.8.2.1 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
在受检样品的测量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点不应少于3个,直接测定标准水样或稀释后的标准水样,记录各测点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比较,分析计算测量误差。
6.8.2.2 重复性误差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重复测定标准水样6次,记录各次测定值,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或绝对误差。
6.8.2.3 零点漂移
采用标准水样,连续测定24h。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该时间段内最大变化幅度相对于量程的百分比。
6.8.2.4 量程漂移
采用标准水样,在零点漂移试验前后分别测定3次,计算平均值。由减去零点漂移后的变化幅度,计算相对于量程的百分比。
6.8.2.5 响应时间
采用标准水样,测定监测仪表指示值达到规定值所需要的时间。
6.8.2.6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误差
选择5种实际水样,分别以自动监测仪和国家标准方法对每种水样的高、中、低3种水平进行比对试验,每种水样在高、中、低水平下的比对试验次数不应少于15次。计算该种水样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取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值。
6.8.2.7 基本功能(适用于水质自动分析仪)
6.8.2.7.1 数据显示
直接测定标准水样或稀释后的标准水样,通过受检样品的显示终端检查各水质参数数据是否与标准值一致。
6.8.2.7.2 自动清洗
在试验前、试验后,观察受检样品是否按设定的程序自动加压抽取清水对仪器内部管路进行清洗。
6.8.2.7.3 报警功能
通过受检样品控制面板设定水质超标限定值,使其超出限定值,检查受检样品是否有水质超标报警提示。
6.9 数据采集(测控)终端机
6.9.1 试验设备
标准信号发生器/模拟器、执行标准传输规约的中心站、通信设备。
6.9.2 试验方法
6.9.2.1 基本功能
6.9.2.1.1 数据采集、显示
启动或调节模拟信号发生器或传感器,检查终端机显示数值与传感器或模拟信号发生器是否一致。
6.9.2.1.2 数据采集、传输
根据选定的通信方式,模拟进行数据定时自报测试、召测应答测试,记录每次测试发送的数据、发送时间、发送的数据总量,接收到的数据、接收到的时间、接收到的数据总量,检测终端机发送的数据和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a)定时自报。通过中心站计算机软件设置上报周期,使终端机定时向中心站计算机发送数据,检查24h内定时自报次数或自报的间隔时间,检查上报数据与终端机显示数据是否一致。
b)召测应答。中心站随机发出查询指令,终端机应及时响应查询,实时采集数据并发送至中心站。中心站检查召测次数及响应时间,以及接收的数据和格式是否正确无误。
6.9.2.1.3 数据存储及存储容量
按规定设置时间间隔采集流量(或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存储记录采集到的数据,不断电连续运行24h,在中心站提取所记录的数据,应能完整显示24h各参数的采集数据。检查存储容量,应满足要求。
6.9.2.1.4 掉电数据保护
在终端机工作过程中,突然中断终端机工作电源,待重新上电后,检查终端机存储的历史记录等数据及设定的参数是否丢失。
6.9.2.2 扩展功能
6.9.2.2.1 控制功能
设置闸门开度(或阀门开度等)预设值,发布闸门(或阀门)开和关指令,同时模拟闸门(阀门)的开和关过程。在开或关过程中,当运行到预设值时,应自动停止。
下达控制指令,如时钟校准、定时自报时间间隔、工作制式等终端参数配置,在显示终端检查各项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
6.9.2.2.2 数据超限加报
设置被测参数,使其超出预定值,检查终端机是否自动调整自报时间间隔,加密数据的测报频次。
6.9.2.2.3 报警功能
将流量等传感器数据线断开,检查是否有流量等仪表异常报警。
将终端机供电方式换成蓄电池供电,检查终端机状态是否显示电池供电报警。将电压调至最低限,检查终端机状态是否有电池欠压报警。
6.9.2.3 计时误差
根据标准时钟对终端机进行校时,在室内不间断运行至少不应少于48h,计算其计时误差。
6.9.2.4 数据传输规约
将终端机与通信设备、执行标准传输规约的中心站连接,进行下列测试:
a)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对相关的SZY 206—2012或SL 651—2014规定的应用层功能码进行检测,记录并校对所有原始报文、响应报文,检查其符合性。
b)中心站主动下发指令,检查中心站原始报文、终端机响应报文内容及格式是否符合规约的规定,同时终端机是否正确执行了该指令。
c)终端机主动上报数据,检查终端机原始报文、中心站响应报文内容及格式是否符合规约的规定,同时中心站对该报文的解析是否正确。
6.10 管道压力仪
6.10.1 试验设备
校准系统(标准压力源和读数记录装置)。
6.10.2 试验方法
6.10.2.1 测量范围、测量误差
在受检样品测量范围内选择均匀分布的6~11个测点,进行正、反行程往复循环3次测量。分析计算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