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藏神
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所主持。《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神为心所藏,是魂魄意志等其他精神活动的主宰,统领和协调全身脏腑功能和人的精神活动,使人能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和反应以适应之。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因此,这里心藏之神,除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狭义神)外,还应包括其协调人体正常功能(广义神),成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之所以生机勃勃,精力充沛,反应敏锐,皆与心藏神功能正常密切相关。如果心藏神功能失常,可能出现睡眠不安,焦虑烦躁,食欲减退,甚至肌肉消瘦,毛色憔悴等症。《灵枢·本神》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若心的功能不足或过亢,神可表现为不足或有余。《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临床上因心血不足可表现为健忘、失眠、多梦;大出血的患者可表现为神志恍惚,甚则意识不清;心火亢盛患者,火邪扰心可表现为神昏谵语等,均说明心藏神功能失守,会出现种种神志变化。
心藏神,且“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实为藏神的物质基础,故心主血脉与心藏神密切相关。心血不足可表现为心神不安、心悸、易惊、少寐多梦等,用养血安神法来治疗,方用天王补心丹等。如果邪热逆传心包,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清热开窍安神法,方用清宫汤、牛黄清心丸等。若系七情过极,化火生痰,宜涤痰清心、开窍泻火诸法以治之。方可用黄连温胆汤、朱砂安神丸等。
如上所述,心主藏神,主宰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具体包含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脑的功能),与其他四脏有关,如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不仅如此,古代医家还认为意、志、思、虑、智,是人在思维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一种表现。如李念莪云:“心区起而未有定属者意也;意已决而却就不变者志也;志虽定而反复计度者思也;思之不已,必远有所慕,忧疑展转者虑也;虑而后动,处事灵巧者,智也。”甚合《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之旨。
傅某,男,33 岁。
患者左睾丸精索静脉曲张,血管怒张,患部肿大,刺痛钝痛。西医除手术外,无其他特效办法,若血管怒张范围广泛,则需连左睾丸一起切除,患者深恐切除睾丸而涉及生育问题,因之忧虑过度,继之发生神经症,脑中想的事情很多很乱,经常失眠,每至通宵达旦。半年后,原有的遗精病加剧,夜梦遗精,白天滑精滴尿,每日下午潮热,牙龈出血不止,精神委靡,食欲不振,曾在上海各医院及疗养院医治无效,病情日见恶化。脉象浮弦兼涩,并有不定期间歇。
从安神宁心出发,补养心肾,强心固精,采用内服丸药、外部熏洗与气功相结合的方法。
酸枣仁60g,黄连21g,生地9g,党参30g,茯神15g,柏子仁15g,琥珀 15g,莲心 15g,当归 9g,甘草 9g,远志 9g,茯苓 15g,牡蛎 12g,龙骨 9g,莲须15g,金樱子15g,何首乌15g,飞辰砂9g。炼蜜为丸,每服9g,早晚各1次。
综合治疗1个月,上述症状逐渐减轻,遗精滴尿停止,睡眠良好,下午不再潮热,2个月后食欲增加,精神焕发,左睾丸精索静脉曲张疼痛渐次消失,3个月全部治愈,遂即停止药物和气功,追踪观察1年,未见复发。[傅时鉴《中医争鸣》1960(11):35]
本案患者苦睾丸肿痛,遗精之宿恙,怯西医术后失育之遗事,遂使局部旧病之小恙,殃全身之大疾。医者把握全局,借“心者,君主之官也”和“主明则下安”之理,通过整体治疗来调整全部,并从安神宁心出发,主以朱砂安神丸、定志丸之属,配合气功疗法,收镇心定志、交通心肾之功,辅以补养固涩之品,制丸药缓图,如此则心君贤明,主宰全身,协调平衡,心肾互济,而诸恙渐愈。
胡某,男,13岁,农民,1977年2月初诊。
因家庭事故,引起精神失常,狂乱不识人,终日叫骂,打人,力大无穷,发作已半月。大便数日一行,如羊屎,尿特臊臭,目赤直视,面色红赤,舌黄褐厚腻而干,唇焦紫,脉滑数有力。
阳明燥实化火,上扰心神。
泻下燥热,开窍醒神。
大黄 13g(泡水冲服),芒硝 24g(化服),枳实 15g,甘草 6g,石菖蒲60g,郁金 24g。3 剂。
服2剂,得泻7~8次,臭秽异常,狂态大减,神志稍清。原方减大黄为9g、芒硝为12g,再服5剂。
见狂态已平,精神较前已清,大便每日三四次,脉较平,仍有弦滑之象。
石菖蒲 30g,郁金 12g,远志 9g,竹茹 12g,枳实 9g,陈皮 6g,瓜蒌仁15g,连翘9g,焦栀子6g。连服15剂痊愈,随访数年未复发。(张海峰治验)
该患者为阳旺之躯,因情志刺激而气伤火炽痰壅,上扰心神,遂成狂证。经久不已,则邪热搏结宿垢,而为“正阳明病”也,痰热之盛又加燥屎之结,燎燎之势,犹火中加薪,釜中更沸。故用硝黄枳实釜底抽薪,泻胃家之实,折阳明之火,并合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方证合拍,则鸱张之狂热得以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