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大医张志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继承发展

(一)善于继承

张志礼1955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医学系,被分配到北京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任住院医师。1957年,他被选送到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研修深造1年,得到了胡传揆、李洪迥等名医的教诲,奠定了其日后取得皮肤性病科专业巨大成就的基础。1961年,任职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在留日专家王家斌主任手下任主治医师。1959年初,被组织上选派参加了第一届北京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3年中医学,受教于德高望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从此开始踏上了为其奋斗一生的中西医结合道路。

1963年,调往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任外科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为他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系统继承赵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临床实践,都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组织部门安排下,他正式成为赵炳南老先生的学生和助手,协助赵老创立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并担任副主任,1984年任皮肤科主任。

在朝夕相处的20多年里,师徒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赵老是党的中医事业忠诚捍卫者、执行者,对张志礼的传授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将自己毕生的学术经验倾囊相授。张志礼也虚怀若谷,求知若渴,全面继承了赵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他既是尊师的典范,又是助学的榜样。他与赵老师徒之间的亲密合作,将传统的中医师徒模式提升到了学生加助手的境界与高度,成为当代中医界的美谈。

1975年,张志礼主持编写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北京中医医院跟随赵老学习过的医生,根据赵老的临床诊疗资料,结合他们的体会,在赵老的指导下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医案选、三种独特疗法、经验方及常用方、附方四部分,全面总结和继承了赵老,乃至燕京学派皮肤科、皮外科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

例如,书中在整理赵老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例时,从细菌感染初期一直到发生败血症为止,把赵老的经验方药归纳成四个主要方剂——解毒清热汤、解毒清营汤、解毒凉血汤、解毒养阴汤,然后再把各个阶段不同情况的加减用药加以归纳、梳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导,基本上反映了赵老治疗此类疾病的一般规律。它是国内第一本传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专辑。

(二)勇于开拓

张志礼与赵老在业务上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他们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与西医皮肤病学的相关认识和方法进行结合,把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当成中西医共同的追求与任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将一个传统的以治疗中医疮疡为主的中医皮外科,发展成了能使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重症药疹、红皮病等疑难危重疾病在内的各类皮肤疾病的学术基地,从此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先河。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开展了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病的基础研究,与科研人员一起对马齿苋及组成包含马齿苋的验方治疗皮肤病的药理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马齿苋等药物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抗组胺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张志礼通过30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红斑狼疮“本虚瘀毒论”,强调谨守“脾肾两虚,阴阳不调,气血失和”的核心病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清营凉血、养阴益气、健脾疏肝、补肾通络、调和阴阳的作用,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增强体质的优势;配合西药,既利用了西药的治疗作用,又控制了其副作用和合并症,探索出一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使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及10年以上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此外,提出“血分蕴毒论”,强调治疗白疕(银屑病)宜将“解毒药贯穿始终”,组创凉血活血胶囊、凉血解毒胶囊等有效方剂;提出“光毒郁肤论”,组创抗敏合剂,重用青蒿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等等。

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疗效,他还先后领导和组织了对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茵陈蒿汤、除湿丸、凉血活血汤、狼疮合剂等有效方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研制了中药石蓝草煎剂、狼疮冲剂、六根煎、生发健发酊、小儿健肤糖浆、金菊香煎剂等一批有效方剂。

中医学对于皮肤病的记载渊源久远,但医学文献中却鲜有皮肤病的专著。为此,张志礼与赵老合作主编了《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一书。他组织大家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把常见皮肤疾病的中医内容收集整理起来,经过分析归纳,结合西医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皮肤疾病的中医病因、病证和辨证论治,而且还提供了中医书籍前所未有的彩色病例图谱。这是一部中医皮肤科学的奠基之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医皮肤科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医皮肤科医生从此有了属于他们自己学科的参考文献,许多中医医生以此为起点踏上了皮肤科专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