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自殷墟甲骨文开始,皮肤疾病的记载即见诸历代典籍。然而,作为无关生死的“疥癣之疾”,其学术内容长久地附翼于中医外科之下,不被重视。中医皮肤科的卓然自立,不过半个世纪而已。这固然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之必然,但杰出人物的运筹帷幄、使命担当也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
张志礼(1930—2000),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1955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后更名为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1957年被选送到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研修,亲聆胡传揆、李洪迥的诲导;1959年参加了第一届北京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学;1963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师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恩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协助赵老创立了独立的中医皮肤科,历任皮肤科副主任、主任。
1975年,他主持并参加编写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是全国最早的老中医皮肤疾病经验集。1983年,他与赵老共同主编了《简明中医皮肤病学》,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和阐述了皮肤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有效方药,是一部中医皮肤病学的奠基之作,被视为中医皮肤病学的规绳矩墨。
1981年,他领导创建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1984年,在包括张志礼在内的广大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专家的积极倡导下,于重庆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皮肤科学组,张志礼被推举为组长。1987年,在青岛召开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议,将学组改建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张志礼为主任委员,并历任前三届主任委员。张志礼堪称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首创者和开拓者之一。
1987年,在张志礼和皮肤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他成为首任中心主任;1996年,该中心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皮肤病专科医疗中心,他担任主任、名誉主任。
张志礼还曾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最早进行了皮肤病的中西医病名对照研究,最早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他是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长期以来,国家始终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07年开始,启动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抢救挖掘与优秀传承人才培养联动工程(简称“薪火传承3+3工程”),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推动燕京医学的研究与发展。2014年,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张志礼名家研究室;完成既定任务后,于2018年4月通过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的验收。此后,为了进一步挖掘及弘扬张志礼的学术成就,当年7月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建立了3家张志礼名家研究室分站,分别为朝阳区南磨房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站、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分站、密云区中医医院分站。
本书的编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编写队伍包括了绝大多数曾跟随张志礼学习、侍诊的弟子、学生。本书对有张志礼署名的70余篇学术论文和主编、副主编、参编的20余部学术著作,以及从学同道和学生们撰写的张志礼经验文章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新近收集的处方3 600余张、病历1 300余份、音视频等珍贵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本书第一篇第三章“医理发微 经验辑要”部分收集了张志礼撰写的7篇文章,以尽可能详尽系统地还原张志礼的学术成就。在此,谨代表编者对各位前辈、同道和朋友们给予本书提供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之旨,意在弘扬张志礼的学术思想,传承他的临床经验,着眼于实用,致力于普及,以求光耀医学、仁术济世,使之能够广泛传播,以飨同道及后学。
张志礼的学术博大精深、理趣渊微,我们虽专心致志、不遗余力,但限于水平和悟性,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祈望读者不吝雅正。
值此张志礼90周年诞辰之际,愿通过本书的出版,与同道和读者一同致敬张志礼的“精敏之思、果敢之勇、圆融之智、坚持之守”!
编者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