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辨证
中医看病一向是讲究辨证论治的,这是中医治病的核心理论,也是中医的灵魂。辨证论治,听起来简单的四个字,背后的学问可就深了!尤其是辨证的思维与方法,比如同样一个病,根据人的体质和病情以及天时地利,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剂去治疗,而不同的病又可以用同一个方剂去治疗。很多中医学者对此也可能未完全理解透彻。辨证论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深刻体现,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医治病的根本方法。那么,中医治病都是用哪些辨证方法来诊病的呢?
(一)八纲辨证
中医学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的最基本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疾病的表现尽管是极其复杂的,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可分为实证与虚证。概括起来说,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字。八纲辨证就是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对疾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状态等进行分析辨别的辨证方法。通过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疾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以辨别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及病症类别,为治疗指明方向。
(二)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各科病症的一种辨证方法。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发生病变,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气病辨证、血病辨证和津液辨证。《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生于气也”,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但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血的病证因病因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别,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证候。津液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津液亏虚或运化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痰证、饮证等。
(三)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以藏象学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及其病因、病性及邪正盛衰情况等的辨证方法,是临床最常用的辨证方法。脏腑辨证通过对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确定病变的脏腑部位、性质等,并据此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这种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内伤杂病,亦为其他各科辨证的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辨证也同时要结合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其他辨证方法,临证时综合判断。
(四)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方法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以人体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通俗来讲,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盛的属三阳病证;反之,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
(五)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以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类不同病理阶段的理论,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将疾病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等四类不同证候,也是外感热病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代表病证深浅的四个不同层次或阶段,用以说明某些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各阶段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变化规律。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则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这时疾病已入里,预示病情较重。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六)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以三焦所属部位,将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温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上、中、下三焦证候,用以阐明其病变先后、病位深浅、邪正盛衰及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之一。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可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从咽喉至胸膈为上焦;上腹部脾胃肝等属中焦;下腹部的肾、膀胱及二阴属下焦。三焦辨证在阐述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病理变化及其证候的基础上,同时也说明了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的阶段。如温病初期一般始于上焦手太阴肺,然后传入中焦脾胃,最后终于下焦肝肾,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中医治病从来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通过望、闻、问、切,把四诊得到的信息,通过上述辨证方法,将自然环境、人体各种内在的关系(如气血、脏腑、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联系起来,最终找到病因、病机和治病的方法及方药。特别是整体辨证的思维方法,不但治标还要治本,从根本上找到病因,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