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明白,活得健康:不可不吃的200种家常食物](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80/44214980/b_44214980.jpg)
PART 1 概述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但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而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以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黄帝内经·素问》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五谷为养”之“五谷”,泛指米、谷、麦、豆等多种粮食,即人们常说的“主食”,这些主食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脂肪含量极少。按照中医理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故称为“养”。
“五果为助”之“五果”,泛指苹果、梨、香蕉、桃等多种鲜果和干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有机酸。食用“五果”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五畜为益”之“五畜”,泛指猪、牛、羊、鸡,鸭、鱼等动物性食物,即人们常说的“副食”。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动物性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修补机体组织,弥补植物蛋白在质量上的不足。“益”是增进的意思,这表明它在“为养”的主食中,可发挥增进的作用,而不能取代。“五菜为充”之“五菜”,泛指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菌类等多种多样的蔬菜。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钾、镁、铁等营养素。完全合理的食物结构必须有蔬菜辅佐、补充,才能使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得以充实、完善。“为充”的“五菜”是人们长寿的保障。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人们杂食五谷,并以此为主食,在为助的五果、为益的五畜、为充的五菜配合下,主副食互为补充,辨证施食,就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气味和而服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须性味和合,才能补精益气,利于健康。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食性”、“食气”、“食味”等,和药物性能一致,也包括气(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内容。
一、食物的性
食物“气”或“性”与药性“四气”或“四性”说相一致。古人按寒、凉、温、热基本上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气质或性质。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载的食性很多,如大热、热、大温、温、微温、平、凉、微寒、大寒等,只是表明食物性能方面的差异程度,而无明显界限。以常见300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从生活与临床应用食物经验看,寒凉性质食物多属于阴性,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温热性质食物属于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
二、食物的味
食物的“味”,即指食物的主要味道,仍概括为“五味”,即:酸(涩)、苦、甘(淡)、辛、咸。五味的作用与药物“味”的作用相一致。为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咸软等。以常见300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辣味再次之,苦味较少。
此外,还有淡味,中医将之归于甘味范围,有渗利小便、祛除湿气等作用,如西瓜、冬瓜、茯苓、黄花菜、薏苡仁(或薏米)等。
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概念,系指食物的特殊气味,芳香性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如橘、柑、佛手、芫荽、香椿、茴香等食物,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