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青岛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回味奥运 圆梦青岛

臧爱民

臧爱民:时任青岛市副市长、青岛奥申委副主任、筹备办公室主任、青岛奥帆委常务副主席、北京奥组委执委、北京奥运村副村长、青岛奥运分村村长、奥帆赛赛事运行指挥部指挥长。原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赛事,青岛作为北京奥运协办城市,奥运帆船比赛和残奥帆赛也圆满成功。2008年9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为此作出重要批示,对青岛圆满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各项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也盛赞青岛奥帆赛取得的巨大成绩。国际帆联主席约翰·彼得森感谢青岛人民用辛勤的工作和坚定的信念成就了这一届圆满的奥帆赛,盛赞“青岛不仅为奥帆赛提供了极其出色的比赛场馆——一个迄今为止最令人难忘的奥运帆船基地,而且为奥运会倾注了巨大热情”。青岛完全兑现了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的庄严承诺,实现了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青岛成为奥运伙伴城市,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种艰巨而光荣的“国家责任”。为了办好奥帆赛,城市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社会文明程度更需要提升,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摆在大家面前。首先需要的是开放、高效、精干的赛事组织、工作机构、运行机制和指导全市各行各业加快筹奥的行动规划。2001年7月21日,市政府召开筹奥专题会议,提出了7个方面的意见,同时确立了市长负总责、各位副市长参与的奥帆赛领导体制。

2001年9月29日,市政府再次召开筹奥专题会议,为加快北海船厂搬迁、场馆建设、组织工作机构建设,成立了三个临时机构:一是成立以常务副市长邹立健为组长的北海船厂搬迁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以臧爱民为主任的市奥运筹备办公室;三是成立青岛市奥运场馆建设指挥部,由副市长杨军牵头协调。2001年12月13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代表协办城市青岛参加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北京奥组委执行委员会委员,成为京外5个协办城市的唯一代表。2002年1月15日,李岚清副总理主持召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领导小组会,我又代表京外协办城市参加了会议。结合国家要求和青岛工作推进情况,2002年2月1日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市委对奥帆赛筹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青岛奥运行动规划》

在北京奥组委的指导下,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组织政府24个部门研究讨论规划纲目,明确对口分工,提出规划初稿。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七易其稿,2004年4月由市政府发布。规划确定了一个总目标、两大主题、三个指导方针、四个战略阶段的总体构想。

一个总目标:承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帆赛。

两大主题:新青岛、新奥运。

三个指导方针:承办奥帆赛与促进青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与青岛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相结合。

四个战略阶段:前期准备、全面建设、完善运行、运作实施。

《奥运行动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12个专项规划。总体规划突出“新青岛、新奥运”,体现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实现帆船赛事组织最出色、奥运效应发挥最充分、城乡居民参与最广泛三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些规划目标,奥帆团队以全过程控制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起由“总体规划——总体计划——运行纲要——运行计划——总体方案——具体方案——岗位手册”组成的规划和方案体系,形成了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充分肯定的“青岛工作模式”。

组建组织机构

2002年7月3日,北京奥组委第十一次执委会确定青岛赛区组织机构名称为:“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青岛)”,简称奥帆委,是北京奥组委的分支机构,接受北京奥组委和青岛市政府双重领导。

2003年5月26日经北京奥组委批准,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奥帆委,市长夏耕任主席,杨军、臧爱民、罗永明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主任韦迪任副主席,我兼任常务副主席。确定人员编制100名,组成了12个工作部门。执委会执行委员从承担奥帆赛相关任务较多的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中选任,执委经3次调整,由17人增至28人。组委会由53个党政部门及中央、省驻青机构组成。组织架构充分体现了举全市之力筹备奥运的理念。赛时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总指挥、市长为执行总指挥的总指挥部,作为赛时中枢指挥层。运行层成立了赛事、安保、城市运行、新闻宣传、礼宾接待、食品安全卫生和志愿者七个指挥部。

在筹奥七年中,青岛奥帆委自觉接受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多次邀请奥组委的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门负责同志到青岛视察、指导工作,主动争取承担北京承办的一些重大会议和接待任务,与北京奥组委自上而下保持着极其亲密和谐的关系。频繁的对接、联络,使大家形成了青岛飞北京早出晚归的“正常”工作节奏。根据我的记录,在我任北京奥组委执委期间,由刘淇主席主持的奥组委执委会共召开了118次会议。执委会非常严格地执行会议时间,下午3点开会,5点结束。所有上会研究的问题都作了十分充分的准备,保持着极高的效率。在我的记录中大约参加了80余次,基本是早班飞机出发,晚班飞机回青。加之还要到京参加一些专题工作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例会、各种新闻发布会,一时真有点在北京上班,在青岛居住的感觉。但值得高兴的是,自己起到了沟通、交流、协调作用,青岛的工作多次受到北京奥组委和刘淇主席的肯定,受到国际奥委会的赞扬,青岛也争取了不少的支持政策,得到了不少的学习机会。

规划建设一流奥帆赛场馆

筹备奥帆赛加快了市政府对北海船厂“近期远迁”计划的实施。北海船厂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厂,职工对浮山湾和厂区充满了感情,整体搬迁到黄岛绝非易事。市委、市政府多次调研,给予船厂优厚的搬迁政策。经过20多轮商谈,场馆建设指挥部与船厂形成《备忘录》,又经历了历时一年的60多轮谈判,才签订了《企业搬迁协议》。2003年6月,搬迁正式启动,历时一年,至2004年6月拆除房屋总占地面积7.36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4.8万吨。

总体规划是在广泛征求北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意见基础上,委托多次参与奥运场馆设计的加拿大安班尼公司进行设计的。为建设国际一流赛场,自2002年5月开始,我带队先后到承办过奥帆赛的釜山、巴塞罗那、雅典等城市考察学习,并到加拿大,与安班尼公司讨论、优化方案。考察途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雅典考察期间,我不慎摔伤,而次日要途经慕尼黑飞加拿大,在匆匆处理后直奔机场,因伤情较重以至于在慕尼黑降落时被机场救护人员全副武装“劫持”至急救中心,检查后取消了我的乘机资格。经多方交涉,并赶到60公里外的医院重新检查后,方在飞机即将起飞时登机。接下来在加拿大紧张工作了3天,返青后正赶上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对奥运城市进行专访,我又全程陪同。当然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活动受限,呼吸时极度疼痛。直到伤后近10天才到医院全面检查,当看到X光片显示三条肋骨骨折时,还真有些后怕,学医的我知道骨折后未经处理不断运动及高空乘机的后果。这张X光片我始终保存着,它使我想到有时人为了执着的目标,身体的潜能还是很大的,三条肋骨骨折竟然没有休息一天。

2002年5月,本文作者应邀到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家中做客

按照奥运阳光工程要求,奥帆委坚持“关口前移、重在预防、全程介入、严格监督”的原则,在工程筹建中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57次,完成各类招标173项,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奥帆中心的详规是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9家设计单位提供的16个方案中进行国际招标择优选定的。开标、评标后,为取得最佳效果,将各获奖方案整合并各取所长,上报国际帆联获批后,又多次公示、征集意见和研究,经专家评审,最后青岛建筑设计院与澳大利亚COX公司、URS公司联合体方案中标。

在场馆建设中,海底清淤面积7万平方米,清除淤泥5.5万立方米。建设者们夜以继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们坚持原则,顶住了为获得工程建设采购物资权益来自上层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问题,将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的理念全部融入到场馆建设中,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能、智能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观众大坝、海上颁奖平台等设施的建设……得到了无数业内专家的赞赏。

2004年5月25日,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青岛市各界代表1000余人见证下,进行了奥帆赛场馆奠基仪式,当我宣布“北京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开工奠基仪式开始”时,29响礼炮同时响起、40枚彩烟同时升腾、数百只鸽子同时飞翔,场面热烈宏大,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激情和期待,世界一流的奥帆赛场将在我们的见证、参与下崛起。2007年7月,经过3年2个月的奋战,占地45公顷、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的奥帆中心拔地而起,被国际帆联主席誉为“青岛的奥运场馆是我所见到的最棒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场馆”!

成功举办国际帆船赛,锻炼队伍检验场馆

2006年8月18—31日,“好运北京——2006国际帆船赛”在新落成的奥帆中心举行。此次比赛是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目中的第一个测试赛,共计40个国家、456名运动员、187名随队官员、47名国际技术官员、60名国家技术官员、134家媒体、443名记者参与赛事。赛事圆满成功,组织工作得到各方面高度赞誉。因是北京奥运会第一个测试赛,关注度极高,赛后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政府分别发来贺电,祝贺成功、感谢青岛为2008年奥运会筹备作出的贡献。

2007年8月12日,“好运北京——2007国际帆船赛”开赛,北京奥组委将此次比赛作为六项综合测试赛项目之一和三项奥运会水平测试项目之一。我们全部按照奥运模式和奥运服务标准进行。49个国家、380名运动员、468家中外媒体参与赛事,一时间国内外奥筹报道聚焦青岛。经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北京奥组委联合测试,场馆设施、设备、技术系统等硬件设施已基本符合奥运会组织运行需要。青岛率先向国际国内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2008年5月6—18日,青岛国际残疾人帆船赛也顺利进行,得到了国际残帆联充分肯定。

本文作者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合影

三次盛大预演,激荡着每一个青岛人的心,“相约奥运,扬帆青岛”是青岛向世界发出的盛情邀请。新落成的奥帆中心流光溢彩,每一位工作人员、志愿者,每一位观众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所有同事们尽职尽责、加班加点、甘愿奉献,大家累并快乐着。三次比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中外媒体的高度赞扬。正如法国新闻社和英国路透社评价的那样:青岛为北京赢得了头彩!奥帆赛软件和硬件设施一流,青岛赛场满载惊喜与期待!国际帆联主席难掩喜悦:“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场馆,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了……对奥帆赛来说,这个场馆是个奇迹!”国际帆联秘书长阿维认为:“我觉得,青岛具备了举办最好的奥帆赛的所有条件。”2008年5月6日至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青岛召开了京外赛场城市会议,参观了奥帆中心,实地考察了青岛奥帆赛筹备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倾全市之力,为奥帆赛做好各方面准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心随帆动,驶向成功”,在奥帆赛筹备的漫长8年中,青岛市委、市政府珍惜广大市民因举办奥运会而激发的爱国热情,使之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转化为“人人为奥运作贡献,个个为城市添光彩”的自觉行动。在全市实施《人文奥运总体运行计划纲要》,城市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青岛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志愿者口号,激励全市40万人登记注册为志愿者,奥帆志愿者是青岛筹奥过程中最亮丽的风景,是青岛的骄傲。围绕“志愿奥运、和谐青岛”等16项主题活动,他们在全市各个角落做着奉献,展示着风采。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弘扬。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成为青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使青岛更加开放、更加积极地奋进。随着奥运的临近,青岛先后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26个城市举办了近50场“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城市品牌环球推介活动。坚持奥运宣传、招商引资、旅游促销和城市推介结合原则,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部署,筹奥期间与世界25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筹奥的过程使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16%以上。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奥帆赛的筹备使城市的管理、规划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将保障赛事运行与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城市交通通达能力提高一倍以上,百年火车站重建,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竣工,成为中国七个奥运主降机场中最早完工使用的机场。

绿色奥运使青岛的绿化和环境保护迈上了新台阶,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筹备奥运也是青岛体现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过程,公共财政大幅度投向民生达740亿元,完善了就业、就医、养老、教育等多层次保障体系。为奥运筹备而建立健全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发挥了巨大惠民作用。高水平的安保体系装备和建设成为平安青岛的保障。

战胜特大自然灾害

距奥帆赛还有70天时,国内外媒体及我们自己都对青岛筹办奥帆赛信心满满。“青岛准备好了”,“城市和人民准备好了”。

谁也没想到,5月31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报告:飞机巡航发现青岛东南150公里海域,有大面积浒苔正随风力、海流向市区附近漂移,其面积如此之大,史无前例。市政府立即委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严密监测。浒苔面积连续几天不断扩大,向着承办奥帆赛的50平方公里海域漂来。浒苔来势凶猛,使海面变成了“牧场”,一片绿色。6月14日,面积达75平方公里的浒苔进入青岛近岸海域,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奥帆赛的举行。当时已有近40个国家的帆船队在银海奥运训练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白色的帆船漂在绿色浒苔上,帆船被浒苔包围的照片迅速被法新社、美联社发往全世界,一时间浒苔灾害成为众多媒体、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关注的焦点。适应性训练严重受阻,奥帆赛场成为一片绿色海洋,奥帆赛能否在青岛举行?舆论哗然。青岛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虽然有大量船只在海上打捞,但挡不住浒苔凶猛来势,一时间青岛近岸海域及沙滩全部为浒苔覆盖。在最困难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此事关系到青岛奥帆赛能否顺利进行,必须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科学、有效治理、扎实工作、务见成效。”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坐镇青岛指挥调度,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北海舰队及驻青部队首长调动部队兵力12万人次,与全市人民一起奋力打捞和清理浒苔。全省16个城市的422台车辆、1000多人支援青岛,部队船舰、军用飞机也投入到抗击浒苔战斗。经过军民的共同努力,终于战胜了浒苔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