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3 民族地区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

在智慧城市实践的深化下,学者们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也越发广泛和深入。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总库进行论文精确检索,2005年有相关论文2篇,2010年有46篇,2011年升至212篇,2012年为416篇,2013年为941篇,之后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15年处于高峰期,研究成果成倍增长,因此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然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涉及的基金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层面的基金项目及各省市的自然及社会科学基金。

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论已形成以“智能化的技术”和“惠民化的城市管理”两大内容为主导、较完整的研究体系,成果颇丰,但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区域更多的是东部地区城市,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的智慧城市研究几乎为空白。在知网中继续以“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显示没有相关的文章,这与研究总量相比,呈现严重不足。所以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因为绝大部分民族地区城市本身先天不足,城市底子较差,智慧城市建设较东部地区较晚。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中的新方法、新手段,还属于早期实践与创新阶段,但东部地区城市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是,必须认识到民族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存在一定特殊性的,正如其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样,与东部地区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民族地区建设智慧城市与东部地区相比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城市发展的基础不同、城镇化路径不同、市民构成不同、自然资源不同、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也不同。一系列的差异性需要一套针对民族地区的智慧城市理论来构建特色化的智慧城市。尤其在民族文化方面,民族地区有着明显的社会属性,这与智慧城市的技术属性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何在科技主导下,注重对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也是智慧城市在民族地区发展的亮点。

根据区域性与智慧城市定义的适用性,本书在对民族地区智慧城市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智慧城市定义更倾向于以技术为辅,侧重人文、管理的智慧城市概念,即“广义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概念,从本质来看,它也属于“智的技术”与“慧的管理”相融合的定义。2013年5月,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第一次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把“智慧城市”阐释成“智慧地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把智慧城市原有的技术概念完全虚化掉了,提出智慧城市要注重系统、绩效、适宜。(3)这个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在情况复杂的民族地区城镇化中,对智慧城市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在其《哲学的邀请》一书中区分了信息、知识和智慧,认为三者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序列:信息是事实,知识是对信息即事实的反思,智慧则是知识选择和我们价值观的关联;从知识上升到智慧,需要一个与现实生活联系、与价值观和世界观同化顺应的过程。也就是说,信息和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则关乎人生,有信息、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4)有知识是有智慧的必要条件,即使到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也只有与人的活动和观念联结起来才能实现智慧化。可见,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集成。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理论观点对于理性地解读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这个理念让我们明白,不能一味地强调技术至上,从而忽略对特殊地区城市的人文关怀与管理,要重视民族地区人的因素,一面抓人的素质,一面尊重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