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5.2 试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1)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

我国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类型的智慧城市试点,一般学者较为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试点,因其试点工作有规律、试点数量多、建设内容清晰明确,且试点覆盖了国家的各个区域,涵盖了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镇、城区、生态区和示范区等。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到第三批试点城市的建设工作来看,申报的重点由最开始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到智慧园区,再到顶层设计、行业智慧应用与国际合作等,在建设内容上是逐渐增多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建设模式上也有了创新,从最开始简单地以公共财政申请资金到趋向于大量采用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建设的关注视角也发生了变化,从开始的技术角度或者单一部门的角度,到从政府领导的视角、民众的视角、企业家的视角出发,更多地关注决策者和民众的参与程度。

(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不均衡现状

中国智慧城市在全国遍地开花,各个省份都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总体却呈现出建设水平不均衡的特点,建设水平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阶梯递减,东部地区水平最高,西北地区水平最低。就数量和发展水平而言,东部区域处于领先水平。东部区域的智慧城市又主要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经济区域。从我国第六届(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看,智慧城市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全部来自东部区域(见表3-3)。

表3-3 2016年排名前十位的智慧城市

各省份发展力度不一,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省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普遍较高,其中前十位的智慧城市中广东省有3个,浙江省有2个,江苏省有2个,福建省有1个,2个直辖市。西北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相对稀薄、经济欠发达,是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其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最低,平均成绩为38.01分,低于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行政级别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相关性较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普遍较高,省会城市次之,地级城市则良莠不齐。

但对智慧城市试点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差距在逐渐缩小,不少城市呈现后劲赶超势头,无论从区域、省份,还是行政区划的层面看,许多后进城市通过学习、借鉴标杆城市正在实现捷径突破、弯道超车。有许多民族地区的城市加入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尽管建设水平不高,但也改变了这些区域智慧城市的空白。

(3)“互联网+”理念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的主要表现形式

“互联网+”成为中国近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层面,从国家到各个省市,都在通过“互联网+”的理念和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城市管理”“互联网+教育”……许多城市都在践行“互联网+”的创新应用,通过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新形态,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智慧城市有序推进。

(4)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与表现形式多样

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和各个省份经济发展差异,智慧城市发展的引入时期与程度是不一致的,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建设行列,每个省都在通过智慧城市发挥自己的特色,解决城市问题,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各个省市呈现出了不同的建设内容与表现形式。经济水平高的一线城市试图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做统一的部署与规划,实现智慧城市的综合发展,并且在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则是在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建设智慧城市群落,进行信息共享,跨部门、跨系统的区域协同管理,如浙江省智慧城市群落建设。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则试图从一个点做起,逐渐进行推广、普及。例如,一些小城市经济务实,注重提升城市民生、便民惠民。智慧区县和智慧小镇逐渐兴起,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效补充,并且由于其规模小,更易统筹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绿色、智慧、创新”理念运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应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用排序是智慧政务、智慧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