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思维:8大原则打造职场多维竞争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以复杂思维看世界

拥抱不确定性

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而随着信息化时代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姿态占据人们的生活,一些过去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当中的场景逐渐成为现实。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空前地加强,曾经的天涯如今也不过在咫尺之间,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逐渐被织入一张巨大而没有实体的网。

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斥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产品。我们的餐桌上有进口食材;我们茶余饭后可以看一部已经拍到第四季的美国电视剧;我们可以驾驶一辆欧洲品牌的汽车,但它的组件却可能完全是在亚洲生产的。人类以一种或明显或隐晦的方式被编织在全球化的网络当中,享受着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在这样一个充满关联的整体性世界中,会发生一些仿佛是天方夜谭的事件,譬如,中国义乌的商贩可能是最早预知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群体,又如,有人在短视频社交软件上偶然看到了与自己失散半个世纪之久的亲人从而得以与其重聚。

但正因为全球化将地球上的人类乃至各类智能体全部编织在一张网中,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另外一种现实——“蝴蝶效应”将不再只是气象学领域探究的问题,当今每一个社会、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这样的蝴蝶,一个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举动就可能给全人类带来巨大的风暴(尽管不同的地域受到的牵连程度会有所不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传染病的迅速蔓延可以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除此之外,我们所在的世界还处于极为迅速的变化当中,这种变化同样来自技术的进步。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千年来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一门吃饭的手艺可以传承好几代。曾祖父是农民,曾孙如果没有去参加科考,那么不出意料也会是农民;曾祖父打铁,那么曾孙自然也可能是一名好铁匠。工业时代来临后,每隔五六十年就要发生一次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因此每个时代的人的职业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在很多先进经济体中,一百多年前还占绝对多数的农民变成了工人,而在过去60年间,原来还占据半壁江山的工人也减少到不足两成,却产生了七成以上从事服务业的劳工。

然而到了信息社会,技术的大变革被缩减到十几年之内就发生一次,这使得经济社会大转型越来越频繁,企业的半衰期也越来越短。面对这种变革的不仅是企业、从业者,更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当中的每个人。人的生命至多也不过百岁出头,可以想见,以眼前这样的技术环境变革的速度和程度,人在一生中几乎都在应对这样的变化,稍不留心就会直面被时代洪流“抛弃”的危机,由此也不难理解现代社会人类的心灵为何总是被不安全感的荫翳遮蔽。

这就是当今人类面对的现实世界,一如在物理的复杂系统中会酝酿出难以预料的混沌现象,这样一个万事万物相关、人人相互联结又迅速变动的世界同样会孕育出不知多少的不可预知与无可掌控。

不确定性就是我在这里要谈的用复杂思维看事情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最先应该明白的一件事。这其实是中国人常说的一个词——“人生无常”。我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愿意接受人生无常这件事,那你就无法掌握复杂思维的智慧。“人生无常”这句老话在学术上的概念叫作uncertainty,翻译成中文叫作“不确定性”,这个概念在哲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中都被广泛运用。或许会有人将不确定性和风险混为一谈,但这两者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确定性不等同于风险,风险是可以预估发生概率的,是可以防范的,最常见的防范方法就是买保险,但我们却没有办法规避不确定性。

当下的世界形势可以被归结为一句话:黑天鹅乱飞,灰犀牛乱跑。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黑天鹅飞出来,灰犀牛也常常突然跑出来。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时不时地会给人类社会一记重击。为什么用这两种动物来指代相关事件呢?在澳大利亚的黑天鹅被发现之前,欧洲人一直以为天鹅只有白色的,后来人们就用黑天鹅指代难以预测且不同寻常的事件。什么是灰犀牛?想想看,你走在路上,看到远处有一头体形庞大且笨重的灰犀牛,它看起来反应很慢,于是你不怎么在意它,结果它一下子向你跑过来,你根本来不及逃就被它扑倒了。“灰犀牛”是古根海姆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提出的概念,指一种太过常见所以人们习以为常的潜在危机事件,平常它们丝毫不影响我们,所以它们虽然在爆发前可能就已经有迹象,但却常常被忽视了。

全球化使得这样的黑天鹅、灰犀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牵连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有非常深刻的体验,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工作方式都因为这种病毒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甚至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我想可能有许多人的人生轨迹都因为这几年的疫情而发生了重大的偏离:有人放弃了出国求学,有人不得已离开了工作已久的岗位,有人正在创业却遭受了疫情的冲击,当然,也有人在混乱中抓住了机遇,有了不小的收获。有一句话或许能够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世界做一个注解: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变成了一座山。

莫兰在其著作《整体性思维》中以充满洞察力的目光提出了对当下及未来的人类社会的见解。在莫兰看来,全球化的烙印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即使他们并没有主动加入全球化。全球化使得世界无可避免地产生联系、共同发展,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譬如个人主义观念或利己主义、原有习俗的衰退、某些地区贫困的加剧等。不仅如此,人类的风险意识也是十分薄弱的。莫兰认为,这是由于我们“难以思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发生复杂性的问题”。在莫兰的观察中,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大众身上,甚至政治家、经济学家等所谓的“专家”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自身思维中的局限性。

莫兰认为,未来不再会像过去那样,人类社会不是必然会发展、进步、向上的,不再总是如同人们期许的那般会变得更加美好。由于种种意外的涌现,我们终将认识到“进步”不再是无法抵抗的历史法则,也将会察觉到经济增长和人类一直依赖的“合理性”都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承认有些事是人类不可预测的。

对于未来,莫兰声称自己是一个“乐观—悲观主义者”,因为过分的乐观主义会使人类看不见风险,过度的悲观主义又会使人类失去斗志。应对未来,我们应该采取复杂性的思维方式,这种关系性的、网络性的、整体性的、世界性的思维会使人类少犯错误(而非免犯错误)。需要注意的是,莫兰所说的整体性思维并非“整体主义”或“关于整体的思想”,因为后两者将认识仅仅化归于对一个系统内部整体的认识。而整体性思维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不仅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社会系统(或国家)的认识,更是对整体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因为在外部环境中,社会系统也只是子系统。换言之,即使世界是波云诡谲的,人类在这当中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也并非没有自身的能动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拥抱不确定性不正是一种“乐观——悲观主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