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的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定向批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及其争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经历了不断转变的过程:古典经济学关注资源(财富)创造,新古典经济学则将关注转向资源配置;进而,博弈论等新学科的兴起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又从资源配置问题扩展为理性行为问题。那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呢?这是非常令人困惑的问题,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就指出,即便是职业经济学家,“对于何为经济学也是众说纷纭,其观点之多样,令人吃惊”[1]。一般地,有关经济学研究对象之争的主要焦点就在于:经济学是否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涉及主观的价值判断?根本上,这又涉及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它是为了解释现状还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更加美好?显然,如果从促进人类福祉普遍提高的层次上而言,经济学就必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经济学的本质特性,也是任何社会理论研究的本质。

同时,现代主流经济学又在做什么研究呢?这就涉及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转变。进而,经济学为何有这种转变?这就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关。一般地,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只有通过对其历史演进轨迹的梳理,才能洞悉它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对经济学的本质有更明晰的认识,本篇首先对经济学说史上有关经济学研究对象之争进行梳理,分析不同时期的学者对这一演变过程所做的反思,并探究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得以确立的原因。进一步地,我们又如何看待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倾向呢?它存在哪些问题呢?一般地,尽管主流经济学呈现出了当下这种研究取向,但我们并不能将这种现状视为合理的,而是要深入到经济学科的本质来加以评判。事实上,在经济学发展史上,众多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学者都对物质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尽管这些批判都被现代主流经济学教材舍弃掉了。正因如此,本书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那些批判性审视主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家身上,着力梳理他们的认识和理论。


[1] 卡拉汉:《真实的人的经济学:对奥地利学派的一个介绍》,梁豪、牛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