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莱德利基虫
徐远来到了自己常来的一家烧烤店,点了一些烤串要了一瓶烧酒。在等串的时候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任务来,就目前进度而言自己接取的观测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大脑的发展起码还需要到中生代龙兽争霸结束才可以完成。
目前自己可能还需在找一些比较简单的可以立马完成的任务,就在徐远思考的时候,店家也将烤好的串端了上来。徐远也就不考虑这些了,吃饭要紧。
酒足饭饱之后徐远开始往家里赶,回家的路上冷风一吹,徐远紧了紧风衣,又开始思考上,有什么观测对象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观测几次就可以提交报告的那种,现在自己接取的这些任务起码要观测到中生代之后,时间跨度有点长。徐远也是打算先挣一波快钱。
到家之后徐远,简简单单洗了个澡澡就上床休息了。之后的几天徐远抽空看了看招聘软件上的工作岗位,没有发现特别适合自己的。白天呢就去听一听公开课,有机会就想讲课老师咨询一些问题。晚上回来就查一查资料,在回溯仪了寻找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任务。
一周之后,回溯仪告知已经可以开始新的演化了,在此之前徐远也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人,观测三叶虫。徐远选择这个基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远古动物明星——三叶虫。三叶虫本身并不是单一的一个物种,其实是一类物种的统称。
白光闪过徐远回到了5.3亿年前的寒武纪,此时寒武纪基质革命已经开始,尘封的海床裸露了出来。以埃迪卡拉纪幸存下来的克劳德管虫为首的造礁生物们开始了集群生活,一面是防止捕食者的掠杀,一面改变自己的生长策略。在它们的努力之下海底的面貌焕然一新。
珊瑚礁从来都是生命的乐园,这些美丽的海中园林为众多生物提供了庇护,防止被掠食者伤害。就这样,徐远观测到的其他动物大多都长的很敷衍了事,反正此时竞争压力也不是很大,只要稍微能动能吃就能过的很滋润,完全没有奋斗的必要。
然而就是在这一片混吃等死之中,徐远找到了自己本次的首要目标,——早起三叶虫。它们并没有随大流的躺平混吃等死,而是认真的演化出了即便以现代地球标准来看都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的结构。
这些早期的三叶虫徐远观测到已经有一些后期三叶虫的影子了,身体中轴隆起形成轴叶,外骨骼和附肢以中轴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形成左右两片肋叶。左中右一共三叶,这就是三叶虫名称的由来。徐远不停的更换着观测的地点,此时三叶虫还是极具地域特征,在外貌上差别很大,没有什么共同的属种。
一直到了5.2亿年前,三叶虫的家族才逐步的出现统一,徐远观测到有两个物种开始成为全球海底常见的三叶虫。回溯仪显示它们都是莱德利基虫目下的莱德利基虫和小油栉虫。
徐远此时身处5.21亿年前想当与现代地球西伯利亚地区的寒武纪海底,此时徐远观侧的就是三叶虫的典型代表莱德利基虫。
莱德利基虫和其他后世的三叶虫一样拥有扁平的身体与一身盔甲,其中头部的盔甲愈合成一整块,给予全身最核心的器官大脑以最大程度的防护,整体看下来头部的甲片呈半圆状。节肢动物们专属的复眼莱德利基虫同样也拥有,在头部凸起方便观察四周的情况。
在徐远看来三叶虫的这身铠甲在寒武纪堪称一代神器,遇到敌人就腿一收,往海底一趴就是个铁皮王八,再不行还能转而收腹一蜷,像现在的西瓜虫一样卷成个球,堪称360度绝对防御。
徐远还注意到更关键的是,莱德利基虫也没把点数全堆在护甲上,虽然此时的三叶虫都是些硬坨坨以防御著称,但三叶虫的脚还是十分灵活的,实际上大部分三叶虫都是大长腿。但是莱德利基虫的胸节比较多,尾巴比较小运动能力有点差。
至于同属的小油栉虫也是基本相同主要生活在海底,不怎么活跃。但是小油栉虫的外骨骼相对较薄,也缺乏其他三叶虫都有的背部骨缝等特征。
徐远观测到传统的游泳姿势不适用三叶虫,从莱德利基虫开始三叶虫们就尝试以一种独特的仰泳式泳姿来进行移动和游泳。起码在徐远看来这种游泳方式速度也是还可以的。加上三叶虫还是历史上最早长出眼睛的生物之一,而且三叶虫眼睛最外层还有方解石晶体构成的晶状体,它们就像防弹玻璃一样既能屈光成像又十分坚硬,一举解决了眼部防护的难题。徐远可是明白就算是现代地球上脊椎动物都没有很好的演化出眼睛方面的防御。
在此时的寒武纪中前期除非是面对奇虾之类的狠角色,成年的三叶虫那简直是横行海底,罕逢敌手。在这个黄金时代,徐远观测到有许多有志气的三叶虫都曾尝试着向食物链的更高级进发,希望拜托再海底捡垃圾过日子的生活。
在距今5.1亿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徐远观测到就有些莱德利基虫就曾经企图当过凶猛的掠食者。只不过就像很多人老实巴交了一辈子,突然让他当个恶霸却反而不适应了。莱德利基虫想要走向掠食者的路线可是困难重重。虽然捕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关键就在于追的上,杀得死。
虽然三叶虫的速度不够快,好在这个时期大家的速度都不快,三叶虫也没有被拉很远。但是第二个问题的就很关键了,追上之后怎么杀死这些动物呢?这个时期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防御用的甲片,在徐远看来以三叶虫这种孱弱的能力似乎也不具备破甲的能力。
要知道后来的节肢动物和三叶虫同源得以大杀四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们可以将附肢特化为镰刀、钳子、大颚、毒牙等等十八般武器。
但三叶虫作为最早崛起的节肢动物,却几乎没有在附肢上堆任何技能点,除了最前面一对和最后面一对附肢演化成了触角和尾须之外,其他所有的附肢都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形态。
徐远作为后来者知道这个问题不但是制约着现在的莱德利基虫,这里其实也埋下了三叶虫后来衰败的祸根。每次三叶虫向着食物链的更高层级推进的时候,就会很尴尬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主动输出伤害的装备或技能。
没办法三叶虫们唯一的对策只能是让自己的体型变大,一口囫囵吞掉别的小动物或者找海底蠕虫之类的软柿子,像吸溜面条似的整个咽下去,也因此这些早期的捕食性三叶虫缔造了最早的一批大型三叶虫。
徐远观测到的此时大部分的三叶虫都不超过拇指那么大,但是那些捕食性的三叶虫动辄就能比一个人的巴掌还大。甚至徐远眼前这个被称为大卫奇异虫的三叶虫体长甚至能达到37厘米。
这里其实又产生了一个变大流掠杀流的问题。那就是体型更大就意味着需要更多营养,而这又意味着需要猎杀更大更快更强壮的猎物,于是又只能让自己进一步变大。如此就进入一个变大的循环之中,知道无法变大循环破坏,慢慢走向灭亡。
徐远都知道,历代能够长久的掠食者都是中型以下的掠食者,总会有比它们还要大的素食或植食动物。不管是霸王龙、还是狮子老虎,总有一些动物是比它们大,它们也能掠杀的。海里同样也是如此,不管是巨齿鲨、利维坦鲸还是现代的虎鲸、鲨鱼。
其实这也是动物圈的一个规律一旦开始内卷式的逐步变大基本就意味着要走向灭亡了,如果是正常演化的变大不在此列,比如变大之后可以有充足的能源供应。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是为了能量供应而变大就偏向内卷,如果是能量供应本身充足变大就基本是良性的发展
看到莱德利基虫的变化徐远也不的不感慨:真的是徒有一颗战士的心,却奈何早早出了肉装啊。徐远也是观测到从寒武纪早期莱德利基虫诞生开始,到奥陶纪期间,三叶虫的多次向掠食者生态位发起的冲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好意思,徐远感觉到就以三叶虫这种配置,王侯将相就算没种也轮不到三叶虫。不过那又如何呢,对于三叶虫来说反正就算霸占不了食物链的高位,单单依靠过滤海水中取之不尽的浮游生物或是捡食海底唾手可得的残渣,三叶虫依旧能繁荣昌盛。看到这里徐远补充了一点起码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