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体质的生理特点
要搞清老年体质的生理特点,首先必须弄清楚体质的含义。何谓体质呢?有人指出:“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其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可见所谓老年体质是指人体在逐渐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如皮色的苍老、头发颜色的花白、形态的逐渐改变、行动的迟缓,以及牙齿的脱落、性情的变化等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质也包含人体正气之盛衰和抗衰老及抗病能力的强弱,这些特殊性的形成,是由于肾精亏损、真气耗伤、神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低下的结果。
(一)精血亏虚,脏腑失养
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也。”《管子·内业》亦说:“精成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源泉……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精气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则体自康强,精足则人体精力充沛,活动轻劲有力,思维敏捷;精虚则出现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腰膝痿软、失眠健忘等早衰现象。精血同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故《张氏医通》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精血循行周身,内注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心受血而血运有常,肝受血而视物清晰,足受血而足履稳健,掌受血而握物有力,指受血而摄取灵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气的耗伤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以致精不化血,精血亏虚,精血不足则脏腑失于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必然减退,精血失养于上可见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精血失养于肝,则眼目干涩、视力减退,甚则出现夜盲症;精血失养于筋,血虚生风而见抽掣、肢体麻木等;精血失养于心,则神不守舍而见惊惕、善恐、失眠、多梦、健忘;老年妇女精血亏虚,冲任气血无源,故经少或停经,老年脱发、便秘、目睛动、皮肤瘙痒等,亦都与精血亏虚有关,肾精肾气亏损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二)正气内虚,肺脾气弱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生命活力,人以气生,气以人成,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由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清气三者构成,其生成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其中尤以肺、脾关系最为密切。老年人由于肾中精气亏虚,精虚则气弱。气弱则激发和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低下,继则影响肺主气、脾主运化的功能,致使水谷之气及清气的吸入不足,造成后天之精气不能滋生先天的局面,由此而导致老年人正气内虚,失去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之功能,发为种种老年病。我们知道,人体血液之运行,汗液、尿液、糟粕之排泄有常,皮毛开阖有度,肺气清肃,脾胃升降有序,全赖气之推动、温煦、气化等功能。老年人若肾精亏虚,肾气不固,可出现遗精、遗尿、小便不禁;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闭;如脾气虚,则固摄无权,引起气不摄血和气虚血脱的病变,如血溢、老年血崩等;若肺气虚,则卫外功能不固,可出现自汗、盗汗、易感外邪等,肺气虚则清肃无力,气之出入受阻,可引起咳嗽、气喘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推而广之,气行则水行,气降则痰降,气运则能排泄糟粕。如肺气不足,助心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血液滞涩,甚至瘀滞不行,可引起发绀、心悸、气急、胸痛等;若气虚不运,则浊水不去,糟粕停滞,可引起二便不通等;如肺气虚不降,津液运行受阻,水湿停留,溢于肌肤则肿,聚而成痰,壅塞气道则咳喘。如此等等,皆因精气内虚所致,肺脾气弱而成。
(三)神气不足,心肝血虚
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包括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动作、思维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动。神气充足则人精神状态旺盛,反之则萎靡不振。老年人多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感觉减退、视力下降等,这是由于神气不足的表现,与心肝血虚密切相关。心主血、肝藏血、血旺则神安,血虚则神衰。心血旺盛,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表现为精力充沛、意识清晰、思维发达,对事物感受得快、对问题领悟得深、分析判断力强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心血不足,必然导致神气不足、心神涣散,则一切组织器官正常功能活动均遭到损害,表现为精神萎靡、思维不活跃、反应迟钝、语言不清等。肝血充足则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疏达气机、发泄壅滞的功能有度,人体的思维意识活动正常,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耳目清灵、活动自如,反之则情绪急躁、耳目不灵、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等。这些都是由于心肝血虚、神气不足所造成的,反映了老年病的一个重要体质特点。
如上所述,精、气、神是生命的源泉,为人身之根本。人体之所以衰老,老年病之所以发生,关键在于精、气、神的减退。老年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精、气、神逐渐衰老的过程,而精、气、神的衰退又与脏腑功能活动低下有关。因此说,老年病的体质特点是精血亏虚,脏腑失养;正气内虚,肺脾气弱;神气不足、心肝血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