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医医案学的作用与价值

中医的生命在于其切实的疗效。历代医家的医案中所记载的诊疗技术和切实的疗效,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也是对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为中医的发展及中医理论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和依据。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医案学作为中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的临床、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一、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

中医医案学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历代医家的学术经验,提炼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发现中医理论的创新点。因此,中医医案学在促进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和意义。

(一)通过中医医案学的学习,掌握名医大家的学术经验

清代著名医家俞震在其所著的《古今医案按》中有言:“闻之名医能审一病之变与数病之变,而曲折以赴之,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靡不随手而应。始信法有尽,而用法之巧无尽也。”这表示,想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代医家的学术经验,达到“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的境界,医案及医案学的学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散见于他的相关医案之中。《临证指南医案》收载了叶天士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病的五则医案。其一为“劳力伤阳”“烦倦神疲”;其二为“阴损乎及阳”“寒热互起”;其三为“形神积劳,气泄失血,食减,喘促”;其四为“内损虚证”“纳谷不肯长肌肉”;其五则为“内损怯证”“久咳吸短如喘”。单纯的五则医案,看似并无深意,但如果通过医案学的研究方法去综合分析,就能得出叶天士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病的指征:久病乏力、食少纳差、时冷时热、喘促短气、操劳过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据此研究结果,指导临床虚劳病的治疗。

(二)通过医案的整理研究,找寻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

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其实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思维模式,在中医医案中有着具体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整理研究中医医案,找寻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规律,进而丰富中医理论知识,指导临床诊疗。例如我国学者就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古今700多位医家的一万余则温病医案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温病临床诊治规律,确定了28种温病的临床诊断指标、证型辨证标准、基本方药和治疗效果,为探寻温热病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古今医家诊治温热病的经验,奠定了基础。

电子诊疗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医学诊疗模式。它是通过对大量临床医案进行分析统计,理清诊疗规律的基础上,再设计易用程序而制成的电子程序。目前,这种诊疗系统在国内已经有部分医院投入使用,例如北京西苑医院的模拟钱伯煊诊治痛经的诊疗系统,北京东直门医院的董建华诊治脾胃病的诊疗系统等。这种中医电子诊疗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为中医医案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三)通过研究医案,发现中医理论的创新点

中医药发展的途径,在于充分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成果,在发现中医理论的创新点,促进中医学术的创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医案中不仅记载了古今医家诊治各种疾病的丰富经验,同时也蕴含着他们对于中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创新观点,这些对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的研究发现,一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十分重视对前人学术经验的继承与吸收。对于温病的理论认识,他不但充分吸收了刘河间辛凉解表的经验,同时还对吴又可的邪从口鼻而入说、盛启东的热入心包说、喻昌的三焦分治论等,都能包容并蓄,择善而从。同时,叶天士师古却不泥古,善于从前人的理论和经验中汲取精华,结合具体的临证实践而创新发挥。仅在内科方面,叶天士就提出了“肝为刚脏”说、“养胃阴”说、“久病入络”说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对中医学术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医案中记载了大量的病证及对应的治疗效验处方。这些处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不是一般性的总结概括,而是针对具体的疾病、证候。如果某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某则医案中记载的病患表现非常相似或接近,那么该则医案中曾经取得确切疗效的处方,对于当前患者的治疗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际上,每位医生经验的积累均符合这种模式,通过对先辈医案的研读、学习所获得的帮助也是如此。只是这种学习模式需要通过记忆、查阅文献书籍等方式来实现。时至今日,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医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名医医案数据库及相应的查询程序,通过准确快捷的查询,找出与当前患者病情最相符的名医医案和效验方剂或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帮助。虽然患者的病情表现不尽相同,但病证的发生和表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数据库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找出最接近的案例,提供给临床医生进行参考。一方面,这种医案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名医大家经验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应用也能实现医疗经验的高效应用。这就是中医医案的研究对中医现代化发展所能提供的助力之一。

医案的记述与研习历来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医案的开发和利用是中医药宝库发掘提高的必然要求,且日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入计算机技术并使之不断适合专业需要及用户需求,成为现今医案开发利用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在医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案数据库的建立;二是引入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医案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前者是提高医案查阅效率、内容统计智能化的基础,后者则是发掘中医临床诊疗规律的基本途径之一。

在医案数据库建立方面,国内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尝试,并搭建出了一些医案数据库。但需要明确的是,目前通过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医医案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国内尚没有成熟、开放的大型中医医案数据库,医案的利用形式单一,其查询仍需依赖书籍形式的文献,从原始医案中发掘出新价值的成果较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再者,中医术语尚缺乏规范性,医案整理的规范格式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此外,对于中医学而言,目前医案数据库统计的方法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且不考虑历代医家医案术语及表达方式的复杂多样性,即使经过严格整理加工后符合计算机查询、统计要求,由于中医医家各人的诊疗思想、选方用药的习惯不同,必然表现为个体的诊疗规律而难以统一,统计中机械统一的过程必然导致结果在中医学上的失真。

以上这些问题,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正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也是中医医案学的价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