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2从成为茜茜同学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老前辈的忠告:《厚黑学》

如果《疯狂的石头》是张思明执导的,大家虽然依旧会震惊,但是反应绝不会如此强烈,但宁昊对于所有人来说在一个星期前就是一个不知名的导演,如今摇身一变都能和张亦谋、陈凯哥这几位齐平了,怎能不眼红。

无数记者纷纷采访亿元俱乐部的其他几位成员,都想听听看几位大佬对宁昊这个新晋导演的评价。

陈凯哥满不在乎的说道:“他应该庆幸我的《无极》不是定档的五一黄金周,否则亿元俱乐部就不会添新丁了。”

冯小冈和张亦谋同样自信,只是简单称赞了几句,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受采访最多的还是张思明,而他对此只回应了一句话:“亿元俱乐部不是我的终点,只是起点。”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宁昊,最春风得意的当属王常田。

作为唯一的发行商,光线这次可以说是赚麻了。

作为民营企业,光线这是第一次完整操作一部高票房电影的宣发,而且还是超级大爆款。

但要说最忙的,当属张思明,不仅王常田三天两头打电话,还有中影和上影也是耐不住性子,纷纷表示要投资他的下一部电影,还要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公司的门槛也是快要被踏破了,实在是上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什么经纪人、演员、歌手、经纪公司等等,都想拉拉关系,能参演张思明投资制作的电影,想着凭此一举成名。

最讨厌人际往来的张思明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但也不能将所有事情都甩给王启年,还是要出面进行应酬,这让他连续好几天都没时间也没精力往学校跑,更别提天天等刘艺菲下课了。

倒是公司的员工们,一个比一个兴奋,对他们来说,公司效益越好,他们的工资就越高,自然是每天都洋溢着笑脸,反倒是让来往之人对公司印象更好了,毕竟一个能让员工感到幸福的公司,老板想来也不会差。

刘德桦期间也是来了一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张思明谈合作,想着一起搞一部电影,两人均作为男主出演,趁热打铁,再造一个票房奇迹。

得知偶像到来消息的舒唱也是飞速赶来,又是要签名又是合影的,可是把她给乐坏了。

到了五月中旬,宁昊打来电话说收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邀请,问张思明要不要去参加。

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备受议论,每届都会生出这样或那样的质疑。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上海电影节的尴尬,就是中国电影尴尬的一个缩影。”

上海电影节存在着一个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它的电影交易市场不跟电影节捆绑,这造成了它没有办法更加国际化。

上海电影节虽然也有一个电影交易市场在做,但是影响力实在太有限了,实际产生的交易额之低也无法吸引世界各地的制片和发行公司前来参与的兴趣,这让这个电影交易市场形同虚设。

实际上,上海电影节不仅无法吸引到国际大制片公司的青睐,甚至连国内的一些大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也对其逐步丧失了兴趣。

只是简单翻看了一下去年上海电影节交易市场的资料名录,张思明便发现,今年的电影市场依旧是中国电影公司的天下,而且参展的有许多都是规模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小公司,一些在国内业界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公司都没有参展,前来参加电影市场的海外片商也是寥寥无几。

张思明内心自然是不想去的,但是他知道宁昊肯定想去,而且也拦不住。

“你想去就去吧,我不会拦着你。”

在张思明看来,宁昊还不明白电影节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电影节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宣传片子、买卖交易才是其真正的价值。

就像去年一位参展商说的:“我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来的,也没抱什么太大希望。像戛纳、威尼斯这样的电影节,我们都是老板带队去的,公司也很重视,因为那么真的是会有所收获的,不像在这里我们的东西摆上三天,连问的人都没几个。”

最近几天都是有关戛纳电影节的相关新闻,捷报频频,《青红》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大受评审团的好评。

对于《青红》这部电影,张思明的第一印象就是剧情很单薄,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带给成年人,并不是深刻。

可能有些人会反驳,但如果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片尾整齐划一的中英文字母时,会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像是王晓帅亦或者贾章柯这一类导演的片子,本质上,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是为了戛纳获奖而去拍的。

没办法,老外就是喜欢看中国的灰色滤镜,喜欢张国师早期影片中,那些封建糟粕的东西。

不过整体阵容还是非常强大的,女主是芷若妹妹,男主是小干哥哥。

失去了王惊花的华谊今年也是参投了不少电影,就是希望其中出几个爆款,这样一来才能继续稳住影视民企龙头的位置。

影视行业也不是表面上那么顺风顺水,不是谁入局了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因为这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但也不至于不能盈利,毕竟广告公司才是隐藏在电影公司背后的巨头,不说赚一笔,单纯只是广告赞助,就能回本。

如今影视行业可以说是相当的卷,特别是在张思明这个“异类”出现后,华谊更是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同时也是眼红的不行,毕竟他们付出了太多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张思明才多大,才拍几部电影,就可以和他们齐平了,心里难免不平衡。

圈子内都知道张思明是《疯狂的石头》的唯一出品人,按照现在的票房分账来算,张思明能拿多少钱,每个人心里都门清。

最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小投资,这才是最让人眼红的地方。

换句话说,如果《疯狂的石头》投资8000万,取得如今的票房,大家心里不会有太大的负面感受,甚至还会觉得理所应该,毕竟投资都那么大了,不回点本有点说不过去。

但错就错在回报率实在是太惊人了,而且这还不是第一部、第一次。

田状状期间也是给张思明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孩子,除非你能拿捏住所有人,否则一定要做一些利益交换,有舍才有得。”

“我个人推荐你看一本书,名为《厚黑学》,学之,可让你洞穿人性,立于不败不地!”

简而言之,只要大家处在一条共同的利益链条上,才会都卖力吆喝,否则只会有看不见的阴暗面不断有人给你捣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