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死或生,死或生
张光年领着陈清如在前面走着。
这是一个关于文脉传承的故事,代表着张光年对于陈清如的承认,他希望文学越来越好,他希望世界越来越好……
两人走进了沈老师家里的大门。
院子里面站着的都是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作协的一些老人家,诗人艾青,丁玲,贺敬之等七七八八的都是作协的人。
那个年代,进入作协的水分很小啊!几乎都是有金身的作者,哪里和未来一样,不过不同时代不同看法吧。
茅盾先生影响力很大啊!
知道他病重了,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不过今日他是来处理事情的,外不接客。
陈清如将目光放在了躺在躺椅上面的茅盾老先生身上,今天面色红润,看起来精气神很好,若不是有历史佐证,或许陈清如还以为他能活十多年呢。
这种情况应该叫做回光返照吧,当年父亲走的时候,也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变得精神无比。
“这位是?”
几位大人物将视线放在了陈清如的身上,虽然在场也有一些三四十的新人,但当属陈清如的模样最年轻最陌生。
张光年介绍起来,说道:
“他是那个写《人生》和《哦!香雪》的作家如清。”
看起来的模样着实年轻,几个人略微有些惊讶,不过反应倒不大,都露出一丝微笑。
“丁玲老师,艾青老师。”
“茅盾老师!”
“你们好!”
陈清如依次打了一个招呼,文坛大人物怎么可能不认识呢。
“你好,最近我也看过你的书,我挺喜欢《哦!香雪》的,一本小说,能让我读出来诗意的感觉。”
艾青说道。
“谢谢。”
艾青感叹道:“年轻真好啊!”
艾青老师原姓蒋,只不过被一个人带臭名声,只好在姓氏下面打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几人和陈清如稍微聊了两句,就不再说什么。
毕竟现在主要的事情还是关于这个文学奖的设立。
茅盾手中捧纸,缓缓说道:“我是设想在我死后呢!把我……剩余的稿费一共二十五万,一齐交给你们!交给作协!你们设立一个文学奖项,奖给长篇小说。
奖励一定要足……我们国内的小说还在发展……我们比外国人慢了很多,白话文小说是从鲁迅先生开始的,我们应该传承下去,写得更好。而且国家才起步啊!
有人老说,国内的小说不如外国的,难道我们国内就写不好……我想办好这件事情。
可是光年啊!艾青啊!你们看我这身子不行了……我就只有不到一两月的光景了,事情一定要做!要做到底!
我是不行了,但是你们还在的,光年你还在!
文学奖的事情就安排你们了。
一定要选好啊!”
他说话的速度很慢,慢吞吞的一个字一个字却吐得十分清晰。
陈清如可以从话语当中看到老先生对于文学的期盼,对于祖国的感情,这是一个老同志了。
他陪伴着国家一直往后走,96年生,他经历过动乱,积极参加新文化,积极救国……
二十五万啊!千字七块,老先生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不知道写了多少日夜……这年代的钱可不好赚。
艾青几人纷纷点头。
张光年说道:“沈老师,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么就以您老的名义命名吧,就叫茅盾文学奖。”
剩余几人又是纷纷点头。
以老爷子的名义命名,既可以突出他对于奖项的卓越贡献,也可以让他的名声永流传,不管怎样,都是好事,造福后世的好事。
“我想着是每四年一届,具体事情就看你们了。”
“看四年来的好作品吗?”
“嗯。”
“今年就开始吧。”
“嗯,我不知道看不看到咯……”
“老师,你的事情,我们会做好的。”
……
几人聊着关于文学奖的事情,陈清如站在一旁听得仔细。
过了一会功夫,事情聊的差不多了,艾青和丁玲几人和茅盾老先生打了一声招呼,相继离开了院子里。
陈清如看涨光年没动静,他果然性情,坐在位置上面,和茅盾先生聊起天来。
张老师虽然是老师,但是现在在茅盾面前,算是后辈,不过他“目无尊长”,不应该这么说,毕竟两人都是老人。
“小伙子,你多大了?”
茅盾和张光年聊了一会,接着手里拿着张光年带来的稿子,略带期盼的看向陈清如。
“我二十一了,老师。”
“年轻啊,年轻真好,我二十一的时候……那是五四啊。”
人到老年,记忆中是否会对于年轻几年的事情,记得无限清楚呢?
多半是会的吧。
如果你在三十岁写出《人生》,你是一个十分有希望的作家,你能一生坦途人间富贵,运气好一点能在文坛留下一点东西。如果你在二十写出来《人生》,那么你的未来真的不可估计,也许你有机会触及鲁迅的后背。
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作家的巅峰年龄在三十到五十五之间,这段时间可谓是创作黄金时期,三观形成,对于世界有足够了解,当然文章也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东西。
若以外人看法。陈清如才二十岁,写出来了《人生》。只要他继续写下去,不停笔,或许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能写出震慑文坛的作品。
反正就是潜力无限。
这也是刚刚艾青两人也有些小震惊的原因,很难相信《人生》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写出来的。
可以冠以一个“天才”的称呼,这一点毫不夸张。
“这《平凡的世界》是你写的?”
“嗯,老师。”
“你想写什么。”
“我依旧是想鼓励一下在时代里面很迷茫的青年人,让他们明白生活的价值。让他们懂得奋斗,学会坚韧……”
“挺好的……说不定我这第一个奖就是你拿了呢?”
“茅盾老师过誉了!”
老先生并没有过多力气说下其他的话,只是拍了拍陈清如的肩膀,交回去了稿子。
剩余的时间,都是张老师在一旁说些话,说了很多,陈清如都没记住,或许都是他记住的东西。
人生反反复复,陈清如经历过死亡,或许看的淡了很多。
或许张光年带陈清如来,只是为了向他证明一件事情,文学正是在一片欣欣向荣当中不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