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汉室从亭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重筑坞堡

次日上午,刘珩在里聚大门外的草庐里,见到了高顺。

其人身形高大,面部线条刚毅有力,身上的青色长衫有些褪色且有好几处缝补痕迹,腰间挎着一把用麻布包裹起来的环首刀。

虽然整体给人的感觉稍显落魄,但高顺精神状态却依旧饱满充沛,与身旁透着萎靡、疲倦的同伴形成鲜明对比。

见到刘珩,也没开口说话,只是微微躬身,抱拳行了个礼。

刘珩也不在意,解释道:“里门需按时关闭,家里人来不及请示,只能先委屈你们留宿这里了,莫要见怪。”

“这是应有之义。”高顺直起身子,腰背挺拔如旗杆,“草庐能遮挡风寒,已经极好了,多谢收留。”

“还没吃饭吧?”

“啃了些干粮。”

“现在天还冷,只吃干粮可不行。”刘珩挥挥手,几名仆役合力端上一盆热腾腾的粟米粥,以及一大碗酱菜。“你挺得住,妇孺可挺不住。”

高顺嘴唇蠕动,到底没拒绝。

其他人狼吞虎咽吃着饭,高顺则再次向刘珩行了一礼。

“你是并州人?”

“是。“

“怎么来河东了?”

“得罪了军中上官,不敢继续留在家乡。”

“这样啊。”刘珩点点头,没有继续盘问,“可以留下,但今年没有田地给你们耕种了,先做些杂事吧,总归有口饭吃。”

刘珩并没有给出任何优待和承诺,只是如同收纳的其他流民一样,让皇甫威接手安排。

就算面前之人当真是历史上那位“陷阵营”统领,也只能暂时这样安排。

说白了,刘珩还不信任此人。

先观察着,以后再说。

......

见过高顺后,刘珩没有立刻动身去找关羽,而是回到坞院——周元想见他。

将此人带回蚩尤里,刘珩便给安排了一个任务:勘察刘家坞院四周地面情况。

自上次贼人夜袭之后,刘珩就一直想要重新建造一座真正的坞堡。

或许是受限于钱粮,又或许是因为觉得够用,总之,刘珩祖父建造的坞院其实比较小,至少相比于刘珩心目中能够抵抗黄巾的坞堡是不够的。

原本的坞院,墙体周长较短,最多只能支撑四五十人站在墙上抵御外敌。

对于一般的贼匪来说自然够了,而且刘珩家也没更多青壮了。

但黄巾可不是一般规模的贼匪,大乱兴起后,轻轻松松就能拉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

先别管这些人的成分、战斗力,没有城墙作为屏障,人海战术的威力其实是很足的。

当然了,刘珩也想过直接加固蚩尤里里垣,但算下来花销太大了,性价比极低。

索性选择以原本的坞院为中心,在外围重新筑造一座规模适中的坞堡,将粮仓、铁器作坊、制陶作坊等关键场所,全部围起来。

筑造邬堡其实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刘珩不懂。

不过没关系,周元懂。

应该说,周元在筑城一道其实颇有造诣。简单勘察几遍后,就给出了一套具体的设计规划。

但这份规划被刘珩否决了。

他不知道具体哪里有问题,但他就是感觉还不够完美,还有改进的可能。

而这种情形,在后来一次又一次重现。

“少君,只能做成这样了,真的没法再改了!”

今天周元一见到刘珩,就忙不迭地递上自己耗费全部心血的成果。

刚开始接到命令时,周云心里其实是很开心的。

不管在任何时候,价值越高的人,活的越好。

在筑城上,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如果刘珩真的把筑坞的事情交给他,那他就有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

而一旦他展现出了自己价值,他族人的生活状态、地位也能得到提升,这是一荣俱荣的好事。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刘珩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很多想法他都是第一次听见。

见周元愁眉苦脸,刘珩轻轻一笑,伸手接过了纸张。

纸上画的坞堡呈不规则的圆形,墙体周长大约在一百五十丈左右(汉末一丈约等于后世两米四),高三丈,厚度接近一丈。

整体规模,比原来的坞院大上数倍不止。极端情况下,几乎可以容纳上千人。

坞堡围墙通体以夯土构筑,表面涂抹灰浆以防水。

南北各开一门,门上建造门楼,附近则用砖石加固,且均设置一座与坞堡主体相连的微小型瓮城,形成多层防御体系。

除此之外,坞堡四角设置角楼,用于瞭望。角楼墙体设十字形箭窗,用于射击。

内部除了粮仓、牲畜圈、各种手工作坊以及居住场所外,还计划开凿三口水井,保证水源。

刘珩暗自点头。

整体看下来,画上坞堡的防御力已经颇为可观。

只要敌人没有投石车这种攻城利器,刘珩有把握凭借两三百人,抵御数倍规模的敌人。

见刘珩没有要求重新修改的意思,周元暗自松了口气,提醒道:

“少君,想修建这样规模的坞堡,花销恐怕会很大。”

“很大?”刘珩看了他一眼,“具体会涉及到哪些需要花钱的地方。”

“花费最大的部分,自然是人工。”

周元回答道:“不管是夯土、采石,还是具体筑造,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我粗略算了一下,以半年为期,至少需要两百人!”

“雇佣这么多人,单单粮食都是一大笔花销,更别说还要给工钱了。”

“除了人工,木材等原材料也是一大开销。”

周元忧心忡忡,刘珩却并不慌。

现在人工成本的确十分高昂,但不代表会一直如此。

刘珩穿越后的这段时间,途经东郭乡的流民就没断过,比如高顺这种。

他比任何人都笃定,今年下半年,流民绝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他刘珩筑造坞堡还需要掏工钱?只要管饭,有的是人愿意干。

没错,刘珩就是这么心黑。

只要在大乱前,修筑好坞堡,购买到足够多的粮食,铸造足够多的武器,他就有把握保护一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