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劝说张绣
“那如果张绣不想迎驾呢?”
刘协看着他,问出了一个让贾诩头疼的问题。
“文和,朕要申明一下,如果张绣想掌控朕,把朕当作傀儡,想像李傕郭汜等人那样让朕听其摆布,那朕是不会答应的!”
“朕已经当了七年的傀儡,已经当够了!”
先把丑话给贾诩说清楚,任凭贾诩智计百出,足智多谋,也从来没有遇到这么棘手的问题。
张绣手握三万兵马,怎么说也是一方诸侯,结果,仅带着两百人过来的皇帝,却要直接来做这里的主人。
贾诩的脑筋飞快的转了起来,刘协也不着急,静静的在旁边等待着。
皇帝带的人虽然不多,但贾诩也知道瞒不了多久,很快张绣就会得到消息。
所以他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回陛下,张绣对我还算尊敬,臣愿意极力游说,劝他真心迎驾。若是他不想尊奉陛下的号令……”
“你待怎样?”刘协直视着他追问道。
贾诩深吸了一口气,回道:“陛下可先假意答应张绣,进城后,出其不意,杀了他!然后恩威并施,收其兵马,则南阳唾手可得!”
不愧是贾诩,该拿出态度的时候,绝不优容寡断!
刘协看了他很久,点头道:“好!文和果然对朕忠心!”
能逼着贾诩说出杀掉张绣,足以说明,他的立场已经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随即,刘协摆了摆手,“文和且去吧,朕在这里恭候你的佳音。”
贾诩随后告辞离开了,等他走后,刘协对徐晃吩咐道:“公明,保持警戒,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毕竟这里是张绣的地盘,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刘协直接和贾诩明牌,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贾诩回去后突然变卦,就会很危险。
但这种概率,显然不会太大。
他相信贾诩是个聪明人!
贾诩回到城中,他马上整理了一下情绪,来见张绣。
张绣刚刚在城里巡视了一遍,身上还穿着厚重的盔甲,见到贾诩,急忙笑着打招呼,“先生,听说你刚才出城了。”
贾诩点了点头,“嗯,恐怕你想不到,我刚刚见了谁。”
“哦?难道这南阳之地,出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张绣端起桌上一碗酒,一饮而尽,“究竟是何人?”
对贾诩,张绣非常尊敬。
一来大家都来自凉州,这种地缘的关系,让人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亲切感;
另外,贾诩和张绣的叔父张济相熟,又是同辈,张绣见了贾诩,就如同见了自家长辈一样。
还有一点,凉州贫瘠,有学识的人本就不多,而贾诩更是其中的翘楚,其能力足以担任张绣的智囊或者老师,让张绣发自内心的敬佩。
贾诩道:“来的是当今陛下!”
“陛下?”
张绣笑了,“先生莫不是在和我说笑?”
贾诩没有回答,表情很严肃,见他这副表情,张绣也渐渐停住了笑容,“难道陛下真的来南阳了?”
“不错,将军打算怎么做?”
“这?”
张绣顿时陷入了沉默,他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皱着眉头,来回走了几步,双手不停的握紧拳头然后又松开,又握紧,再松开,如此反复。
贾诩静静的看着他,观察着张绣的表情。
过了一会,张绣停住了脚步,一脸求助的问道:“还望先生教我。”
“那就要看将军的志向了,若你志在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倒不妨迎驾,尊奉天子的号令,助他匡扶社稷,平定天下。”
“若你想效仿李傕郭汜董卓之流,则可以将陛下接到南阳,然后牢牢将其掌控,号令天下,如此也不失为一方枭雄,只不过,董卓的前车之鉴你要引以为戒,不仅会背负骂名,还有可能要搭上性命。”
“还有别的选择吗?”
贾诩疑惑的看着他,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这两种选择,都是收益巨大,可他却不太动心。
张绣道:“尊奉天子,什么都得听他的;掌控天子,又难逃被世人唾骂,死后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照此看来,你想留在南阳,做一个草头王。”
张绣笑了笑,“在这里,地盘是我的,兵马也是我的,什么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这多快活。”
贾诩叹了口气,“这是乱世,你在西凉长大,应该明白乱世求存的道理,那就是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弱者要么臣服,要么丧命。”
“我来问你,你的名望,比之袁绍、袁术、刘表、曹操等人如何?”
张绣摇了摇头,“不如!”
“你所拥有的城池、兵马、钱粮与他们相比又如何?”
张绣再次叹气,“不如!”
“那你的能力,与他们相比如何?”
张绣还是感到沮丧,“还是不如!”
“就算将军没有争霸之心,别人也不会放过你,日后想要自保也很难。现在有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我希望你能真心迎驾,只要你这么做了,就没有任何一方诸侯再敢小视你,陛下也会对你委以重任,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还望将军三思。”
贾诩很希望能够说服他,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如果张绣有别的心思,那就只能除掉他了。
“可我……这些兵马和城池难道都要拱手让出去吗?”张绣心里很是不舍。
“相比天下,这些城池和兵马又算得了什么,你现在只是占据南阳一地,日后随随便便,陛下就能封你一个州牧来坐。”
张绣顿时眼睛一亮,他的格局看来真的太小了。
“陛下现在就在城外,此事不宜拖延,请将军尽快决断。”
“也好!”
张绣整理了一番,当即披挂整齐,带了五百精兵来到了十里长亭。
…………
就在张绣和刘协见面的同时,洛阳这边彻底炸了锅,董承等人全都慌了手脚,派人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踪。
期间韩暹还和董承吵了一架,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皇帝连夜出城,全都骑着马,一夜就跑没影了,根本就不知去了何处。
杨彪等人全都陷入了迷茫,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一个个的满脑子都是问号。
司徒淳于嘉看向太尉杨彪,长叹了一声,“这是何故呢?陛下不是做梦都盼着回洛阳吗?”
突然,人就不见了,连徐晃也一并不见了,这种事情,淳于嘉觉得实在又滑稽,又匪夷所思。
PS:《资治通鉴》记载,建安元年(196年)九月,司徒淳于嘉与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同时被曹操罢了三公位。但根据《后汉书》《后汉纪》记载,淳于嘉于 194年被罢司徒,由赵温接任,之后并无史料记载淳于嘉复为司徒。
而且 195年时,李傕要杀的司徒仍是赵温而不是淳于嘉,之后也没有记载说明赵温曾被罢官,直到 208年赵温才因为征辟曹操的儿子曹丕被罢司徒职。
既然存在争议,这里咱们采用《资治通鉴》的说法!司徒是淳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