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朕成了暴君](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73/53107373/b_53107373.jpg)
第60章 朝会,连废苛政
“……自即日起废除领织制度,惠于机户,显朝廷爱民之恩德。”
“准奏。”
领织制度,即官府出钱粮或丝料,交由机户织造,织毕交官取酬。
不过“每发后期,且多扣克,以削之余,市腾涌之料”,机户反因赔本而破产。
“……自即日起废除织户所领织机不愈百张之限,雇工超百人者,税降一成。”
在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纺织业逐渐繁荣起来。
纺织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家庭生产,而是逐渐形成了手工作坊。
同时,出现了许多投资纺织业的地主阶级,形成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形式。
但在明朝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却被朝廷所限制。
本着“以抑兼并,过则有罚”的原则,官府规定织户的织机数不能超过百张。
朱翊钧却是相反的想法,现在的人地矛盾已经十分尖锐。
失地人口越来越多,发展工商,安置这些自由劳动力,便是有效的手段。
英国佬的资本主义发展,就是以纺织业为龙头,确切地说是毛纺业。
也不用什么奇思妙想,抄作业还不会嘛?
由家庭到作坊,再从作坊到工场,就是鼓励你做大做强。
你雇佣的工人越多,朝廷给你的优惠越大。
“……自即日起,为官十五年及以上,无罪,因故因病退仕,可领原俸禄,直至终老。”
“准奏!即刻颁旨施行。”
“……自九月起,涨官员俸禄一倍,以慰勤勉廉洁奉公忠心之臣子。”
“准奏!”
朱翊钧的嘴角微抿,盘算着到九月,能从贪官污吏身上刮出多少钱财。
恩义已施,那些以怨报德者,杀头抄家也是自找,活该。
这已经是反复商议权衡的结果,十五年也不少了。
因为,按照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自然不能与后世相比。
而且,除了俸禄翻倍,朱翊钧还会根据财政情况,给官员发放补贴。
如此,那些什么炭敬冰敬,就一概取消。
因为,这已经成了下官行贿的公开名义。
行贿会用自己的银子嘛,显然又是贪腐搜刮的民脂民膏。
送出去百两,会想着再捞回两百两。
反正,行贿都是有所求,也有所得,不会做亏本买卖。
张四维退了下去,脸上平静,心中却暗自咒骂老张。
“不老实养病等死,折腾得倒是更欢实啦。哼哼,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这点小恩小惠,就想收买人心,打发要饭花子呢!”
几名官员神色如常,也是心中腹诽不停。
在他们看来,张居正应该是最后的疯狂。
病势不见起色,纵是不死,也不可能始终居家办公,还能独掌大权。
关键是皇帝已经长大,二十岁的天子,亲政已成定局。
“难道老张忘了人亡政息的道理。只要他或死或倒,这改革还能持续?”
朱翊钧面色平静,对老张冲锋在前,作自己挡风的墙,已经习以为常,无感了。
“唉,都是朕心急,老张的余热发挥得太猛烈,炽热灼人哪!”
不过,这也怪不得朱翊钧。
改革已经被老张拉开帷幕,他顶在前面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废除苛政越快越好。
圣旨已下,再有官员触犯,严惩即是。
否则,岂不是不教而诛?
至于贪腐,那就不必了。
毕竟,历朝历代,也没有贪腐无罪的说法。
既然如此,那些贪官污吏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寂,朱翊钧扫视着群臣。
无人觉察,他的目光在吏部尚书王国光和兵部尚书梁梦龙身上停留了一下。
但皇帝没有说什么便移开视线,与张居正的干将不能表现得过于亲近。
这两个人都是要用的,哪怕只是萧规曹随,对于推进改革也大为有利。
朱翊钧又看向张四维,淡淡地笑了笑。
好像是亲近,但他心里却已经将张四维划归了反动派。
这是最为狡滑的阴险之辈,倒张也不会出头露面,只会在幕后指挥。
他的门生故旧会冲锋在前,那些仇恨张居正的官员,则会紧跟而上。
御史李植是他的门生,还有兵部给事中顾允,十三道监察御史杨寅秋等等。
用不了交相勾结,大肆联络结党。
只要有几个带头儿的,只要观望风向已定,自会有大批的官员群起而应。
东厂和镇抚司不是吃素的,不断有情报上呈御前。
虽然没有搜集到特别确切的情报,但谁与谁交结往来,朱翊钧已经捋出线索。
现在,他只须静静地等待。
等着张先生离世,这帮家伙跳出来好好表演。
一群跳梁小丑,朕倒很期待你们的滑稽戏。
在这之前,他还要配合一下,让那些王八蛋产生误判。
一名官员干咳一声,迈步出班,在御前跪倒,“启奏万岁,臣有本奏。”
朱翊钧看过去,见是工部尚书曾省吾,便点了点头。
曾省吾朗声奏道:“什刹海整治,工程甚大,先期资金已剩不多,请万岁定夺。”
朱翊钧一直关注着工程进展,眼见速度很快,颇为欣慰。
对曾省吾的上奏,他并没有意外,沉吟着说道:“朕知道了,会筹措资金。”
曾省吾不再多言,起身退下。
什刹海的整治工程其实可以放缓,先把朝外关厢弄好,通过预售预租拿到一笔资金。
但朱翊钧是希望都能又快又好地建设,资金问题他自信可以解决。
御史雷士帧又出班跪倒,奏道:“微臣有奏,因粮之政,影响甚大,当慎重缓行。”
朱翊钧故意犹豫了一下,才沉声说道:“此乃张先生献策,朕亦深以为然。”
“富者田连阡陌,小民只薄田几亩。只加一点赋税,于富者毫无影响。”
雷士帧又继续说道:“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
这是宋朝不抑土地兼并的理由,同时也方便管理。
朝廷委托豪族管理土地,需要时找这些豪族收钱就行了。
朱翊钧摇头道:“雷卿此言差矣,钱入国库方便于使用。要富豪输纳,岂可轻易得之?”
“现在不过是稍加赋税,便叫苦连天。雷卿为其说项,可是收了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