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边民有福逢仁君,世子无端得参军
次日,黎明破晓,皇宫的朱漆大门缓缓打开,小太监尖锐的嗓音高呼‘上朝’。群臣沿着长长的甬道步入金銮殿。皇上在侍从的簇拥下登上高台,龙颜庄重。
皇上端坐龙椅,文武百官排列整齐,由丞相引领着,行叩拜之礼。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整齐洪亮,响彻大殿。
皇上似看非看的向下扫视一眼,用低沉有力的语调说,众卿平身。文武百官这才起身,分左右垂手站立。
众位爱卿,昨日,朕命庆国公与户部郎中前往边关,欲清查老弱病残并处置相关事宜。经朕夜虑,又有新思。
今边关虽定,但朕听闻,边地百姓受战乱、灾荒之苦,生活艰难。因此,除了老弱病残的统计造册,还需关注当地民生疾苦,朕决定增派工部侍郎周开仓一同前往。
工部侍郎周开仓到后,需协同庆国公与户部郎中李敢,在完成原有任务的同时,考察边关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状况,谋划修缮与重建之策。户部郎中要重新核算,除了遣散、抚恤费用,还要预估民生救济、工程建设所需钱粮,至于粮草之事,朕将另行设法。
庆国公乃国之栋梁,肩负重任,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此番任务繁重,关乎边疆稳定,三位务必全力以赴,不负朕望。待归来之日,朕自会论功行赏;若有疏失,国法亦难容。众卿可有异议?
丞相李辅国躬身施礼拜奏。
陛下有好生之德行,施仁义之政,此皆万民之幸,苍生之福之,陛下所思,胜臣所想,臣等无异议。
臣工部侍郎,周开仓有本要奏,陛下,臣近日听闻一事,心中实在忧虑,故而不得不向陛下直言。国公府世子近来在京城的名声颇为不佳,结交匪类,行事多有荒唐,长此以往,恐有损国公府声誉,亦会让百姓对我朝勋贵子弟心生不良观感。
然陛下宽厚仁慈,对于这些贵胄子弟多有教导与提点之心。如今陛下订婚,将公主许配给世子,实乃天大的恩宠。但以世子如今的声名,恐怕民间会有所非议,这不仅会影响公主的声誉,也可能让百姓对皇家订婚之举产生误解。
臣思忖,如今边关将行老弱病残登记造册之事,这是关系到军队整顿与战力提升的要事。若能让世子前往边关参与此事,一来可让他远自己招来这些草莽之人,二来也能让他在军中历练,有所做为。如此,待到他与公主成婚之时,名正言顺,届时朝堂内外、民间百姓都会对这桩婚事赞誉有加,也不会有人再敢说三道四,公主成婚也更有颜面。陛下圣明,还望陛下斟酌。
皇上沉思,庆国公可有话讲?
庆国公(思虑,丞相李辅国。今天这是打的什么算盘,平时不是都瞧不起我们这些武将,和我不对付,今天怎么反而让工部侍郎推举我儿,事出反常,我要出面阻止。)出列躬身施礼,道,
陛下,万万不可,军中规矩繁多,犬子年幼,没有任何经验,且
尚未及冠,亦无官身,若一同前去参与此事,恐于礼不合,难以服众。
皇上曰。丞相以为如何?
丞相李辅国出列,躬身施礼。答到。
臣以为工部侍郎所言不无道理,庆国公亦言之有理,不妨给世子一个机会,授其参军之职。随国公爷同赴边关。庆国公日军严明,对军中事务再熟悉不过了。世子能在公爷身边亲聆教诲,学习军务处置,于实战中历练成长,日后必成栋梁,与公主成婚,亦可传颂一段佳话。
皇上曰,庆国公如此可好?
庆国公答道,陛下不可小儿顽劣,臣唯恐其惹出祸端,不若臣将其禁足府中,使其学习规矩。
皇上曰。朕素闻庆国公治军严明,手下无不可用之人,难道因为世子,是你儿子,你就束手无策?
深陷敌阵,仍能临危不乱,置死地而后生,朕不相信你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了。
庆国公被迫无奈,只得说臣愿一试,谨遵圣意。
皇上曰。翰林学士曹逊,即刻拟旨。
众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奏。
下来就是一些官员向皇上汇报总结最近的一些工作情况。皇上对个别空缺职务的任免。
过多久,就听太监宣旨,庆国公,户部侍郎中,工部侍郎。一同跪领圣旨,待圣旨宣完,庆国公接旨。
皇上曰,朕着户部郎中李敢、工部侍郎周开仓与庆国爷马国庆,即刻着手准备启程事宜。此行责任重大,关乎社稷民生,不容有失。国公府世子马元吉年,随你们一同前往,历练一番,增长见识,也好为朝廷效力。望你们莫要耽搁,速做安排,尽早出发。
庆国公回外宅,对世子爷一番交代,匆忙赶往内宅,与夫人,赵家妹妹道别后。庆国公,世子爷赶往约定地点,户部郎中李敢同部下,工部侍郎周开仓携部下,早已在此等候,众人协商好了,路线便一同赶往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