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奋战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姜尚无奈荐姬信

恶来,张奎等将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蛮廉圈定的诸侯清除完毕。

蛮廉将最艰难的讨伐交给恶来,恶来押着长长的俘虏队伍归来之时,就见张奎率队在大营外迎接。

张奎对恶来拱拱手,笑道:“恶来将军,亚长有令,其余之事交于吾便可。请将军率军归营。”

恶来虽然不知道父亲蛮廉为何如此,却也没有拒绝。当即率领部下前往营地。刚到辕门,就闻到香气。恶来这些日子辛苦奔波,闻到这味儿,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身边士卒更是忍不住加快脚步。

进得大营,恶来就见营中布置颇类似朝歌的酒池肉林,只是规模远远不如。然而食物丰盛,洛地诸侯送来的牛羊被做成肉食,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槽槽酒水整齐摆放,任由士卒取用。

蛮廉亲自出来迎接,恶来连忙上前,准备回禀此次出兵经过。蛮廉笑道:“后日再说,今日与士卒同乐!”

说罢,蛮廉对整齐排列的商军将士大声喊道:“诸君辛苦了。今日痛饮,为诸君庆贺。”

大多数亚旅士卒都不止一次参加过朝歌举办的酒池肉林,虽然欢喜,却没有十分激动。那些师氏的士卒见到如此丰盛的食物,早就急不可耐。此时听蛮廉宣布宴会开始,全都兴奋的欢呼起来。

这顿盛宴,人人吃的开心。蛮廉按照酒池肉林的惯例,安排了各种游戏,歌舞。这时代的歌舞非常平民化,舞蹈姿势并不复杂,倒是与后世的广场舞很类似。

围在篝火旁,官兵们吃着喝着,唱着跳着。士兵们聊着诸侯的无能,吹嘘着自己的勇武。

也有官兵说着战后的打算。没老婆的说着能不能从女俘虏里面挑个好看的,领回家。

有老婆的则打趣的说起家里的老婆如何不听话,如何凶悍。劝年轻人要想明白了,再娶老婆。

那些家庭稳定的没掺和到不靠谱的讨论中,而是说着家里的土地收成,或者自己从事的手艺。种田的觉得做手工的赚钱多,做手工的觉得种田的稳定清闲。

蛮廉与众将却没闲着,一次向三个百人队敬酒。

士卒们见到亚长与将领们亲自来敬酒,都很欢喜。在百夫长的带领下,士卒们全都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看着蛮廉他们向下一个百人队敬酒,不少士卒都觉得亚长真是个好人。

此次犒赏分成两天,每天有一半士卒参加酒宴,另一半士卒先在伙食中都给肉食。蛮廉虽然以水代酒,却也敬酒直到深夜。

两日犒赏过后,蛮廉才请众将饮宴。几青铜爵的酒浆下肚,恶来就忍不住问道:“亚长,真要放过剩余诸侯么?”

蛮廉看着其他将领热烈的目光,随手抄起面前的羊腿,向众将晃了晃:“诸侯就如这根羊腿。”

将羊腿放回到桌上,蛮廉用拳头捶了捶桌子,对众将继续说道:“这桌案就是洛地。”

恶来已经明白过来,张奎也明白过来。但这段时间,周军并没有出兵援救洛地诸侯,张奎并不是特别相信周军真的会如蛮廉所预料的那般,会与商军决战。

将领中也有人不明白,疑惑的盯着蛮廉。蛮廉不等他们发问,便起身向后退了几步,坐了下来。指了指自己与桌子的距离,蛮廉问众将,“若是羊腿在吾手中,诸君应当不敢来抢。可羊腿此时在案上,诸君若是想抢羊腿,可否觉得能先吾一步?”

若是说起军略,众将也许没办法理解跟上蛮廉的思路。此时看看蛮廉与羊腿的距离竟然比自己距离羊腿还要远点,顿时明白过来。当即就有人赞道:“亚长说的是!”

蛮廉重新做回到桌边,举起了青铜尊,“自明日起,开始训练士卒,请诸君为大商尽力!”

众将举起青铜尊,大声应道:“愿听亚长所命,为大商尽力!”

几日前,负责守渑池的前军统帅南宫适实在是顶不住后勤压力,将死忠于周国的洛地诸侯以及诸侯部众人口送到了周军中军所在的崤函地。

突然有这么多人口抵达,周军中军的粮食跟不上消耗。周国此时已经快速推广姬信所做的双辕牛车,运力大增。虽然镐京接到急报后立刻开始运粮,但粮车队还在路上,中军上下只能暂时减少口粮,保证让所有人都有吃的。

虽然周军尽力接济,诸侯的的人也被饿的不行,成年人还勉强忍耐,孩子们责备饿的在营地里抱着母亲哭。那些逃到崤函地的诸侯则是每天都在周王姬发面前哭,请求姬发赶紧出兵击败商军,帮助他们回到故土。

姬发最初还尽可能心平气和的安慰这些洛地诸侯,但是几天后,姬发终于忍不住了。他把姜子牙请到大帐,让姜子牙一起听诸侯的哭诉。

姜子牙非常能沉住气,正坐着听了近一个时辰,不仅一言不发,神色都如木雕泥塑般没有丝毫变化。

姬发无奈,只能送走诸侯们。他搀扶姜子牙起身,扶着姜子牙慢慢的走动。等姜子牙的双腿恢复了正常,姬发才问道:“尚父,该如何是好?”

姜子牙从方才正坐的席位上拿起他带来的竹简,递给了姬发。姬发打开读了起来。竹简上的内容都用白话写的,读起来并不难。竹简上的内容大意是这样的。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所以,高明的将帅总是力求从敌人那里获得补给。从敌人那得到一钟粮食,就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人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若蛮廉勒令洛地诸侯,要他们按照给周的上贡数量,给商军缴纳粮草。周国若不能击败蛮廉的部队,诸侯们就不得不真正投奔商国的可能。

一旦洛地诸侯选择投奔商国,商国将以洛地作为基地,向周国发动进攻。洛地物产丰富,粮草充足。从周国国都镐京到洛地西边的渑池,地形险峻,运输不便。周军在这一带与商军作战,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因为有洛地提供后勤补给,商军即便失败一次,还可以再来一次。但周军一旦失败,就将丢失一处险要。假如周军被商军打到潼关,局面将危如累卵。”

姬发看的心惊,连忙问道:“尚父,既然如此,何时出战?”

姜子牙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大王可知这是何人书信?”

姬发的确看出这字迹并非出自姜子牙之手,虽然心中焦急,也只能问道:“何人所写?”

姜子牙平静的答道:“吾前几日写信与信公子,此乃信公子的回书。”

姬发立刻明白了姜子牙的意思,他背着手慢慢踱起步来。姜子牙盯着姬发看,就见姬发的手掌下意识的握紧又松开了数次。

过了好一阵,姬发请姜子牙坐下,自己在姜子牙对面正坐,耐心的劝道:“尚父,信若练兵,千军万马,吾也敢交与他。但信在孟津一战,率领万余士卒,面对不到一千的商国骑兵,却被动挨打。信只是凭借小伎俩,让一万多周军过河。这点才能不足以统帅大军。”

这一年多时间里,姜子牙听过太多此类评价。见姬发也如此想,姜子牙谈起了一直进行的中军练兵。

姜子牙当然想与商军决战,这段日子中,姜子牙每天都对周军进行各种操练。根据对敌我双方的观察与判断,姜子牙不得不承认,若是与商军在平原决战,周军获胜的可能不大。

听到这里,姬发问道:“尚父以为恶来不可敌么?”

姜子牙摇摇头。恶来虽然极为勇猛,姜子牙却不认为恶来有什么了不起。周军与商军最大的差距在于对战争的理解。

商军的每一支部队都已经适应了在不同环境下独立作战的战争需求,周军上下却没能从大兵团布阵作战的旧习惯中摆脱出来。一旦决战,周军必然要面对商军灵活机动的各种攻击。

姜子牙的确还想继续练兵,但是当下局面正如姬信所料,蛮廉正在通过逼迫洛地诸侯重新选择效忠的对象,这就如一根不断收紧的绞索套在了周军脖子上。

随着秋收的时间逼近,这根绞索将收的越来越紧。留给周军的时间不多了。

听到这里,姬发又沉默下来。他依旧不相信姬信,却不得不相信姜子牙。最后,姬发决定作出妥协,“尚父,便让信率军前来,由尚父指挥。”

姜子牙摇摇头。有些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大王,臣要用信为副帅。”

姬发眉头不由得皱起。他本以为姜子牙要姬信出谋划策,虽然觉得姬信能力不足,却也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但是任命姬信为副帅,就意味着姬信在军中的地位将在众将之上,只在姬发与姜子牙之下。姬发没想到,姜子牙不仅要采纳姬信的建议,还要姬信直接指挥众将,执行这些建议。

“为何?”姬发神色不由得严肃起来。

“大王。去年孟津之前前,周军可知骑兵厉害?”姜子牙问。

姬发思索片刻后答道:“不知。”

姜子牙继续问道:“既然不知骑兵厉害,自然会以旧时战法应对。以信公子当时的威望,可令三军听令么?”

姬发听到这里,心中虽然有些许动摇,却还是不能接受。姬发认真的摇头说道:“看来是周军配不上信啊。尚父,吾出去走走。”

说罢,姬发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大帐。

看着姬发的背影,姜子牙心中满是无奈。方才姬发那句“看来是周军配不上信”是气话,但是这句气话恰恰指出了当下周军劣势的本质。

周军不决战,只能眼睁睁看着洛地诸侯投向大商,然后失去对洛地的控制。

周军决战,若是打不赢,还是会彻底输掉对洛地的控制。

除了姬信(鬼君)之外,姜子牙找不出此时周军内还有谁具备与商军对抗的见识。

留给周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姜子牙把心一横,决定相信姬信有能够令周军众将信服的能力。便起身去找姬发。

姬发正在生着闷气,见姜子牙前来,以为姜子牙还是要劝说。却没想到姜子牙郑重说道:“请大王调姬信率军前来听命。”

姬发见姜子牙再不提用姬信为副帅之事,当即答道:“信素来轻佻,还请尚父对信严加管教。”

姜子牙点点头,“臣必用好信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