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手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长比喻

面临新任务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这样说:

我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

这方面的东西我不擅长。

我能力不足。

有时候,以前的经验和眼前的任务脱节,让你很难圆满地完成任务。如果有充分的时间、获得足够支持,可能会好很多。

面对挑战时,要是我们能认识、重视并且利用自己某一方面的专长,可能会轻松很多。即使你的这个专长看起来和手上的任务没有任何关系,也可以利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相反,你要是认识不到自己手上任务和自己能解决的困难之间的共同点,就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表现。

通读下面的例子,看看3个学生分别怎样利用自己的专长,有效处理各自在学习上遇到的不同问题。读的时候,想一想学生们的做法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参考,可以帮助你利用自己的专长。

专长转移的例子

Victor(维克托)和汽车维修

Victor的困难是他不太懂学术写作。在进入大学之前,他所学的基础课程没有书面写作的内容,所以在写作方面他没什么经验。Victor很不喜欢写作,觉得自己不具备必要的逻辑能力和思路,写不出流畅的文章。但是,他对汽车引擎很感兴趣,也有相关经验。因此,他的“专长比喻”就用了汽车引擎。

他分别列出了自己处理汽车引擎和写文章两个过程需要的技巧。然后,他对比了自己的两个列表。下面,他分析了汽车维修工是如何使用技巧的:

找出信息(引擎的信息)。

排列任务的顺序。

规划时间,以便按期完成任务。

权衡不同选择。

猜测哪里出了问题。

检验自己的猜测(猜测应该如何修引擎)。

按照维修行业的要求,做出选择。

给任务分先后。

检验结果。

重新评估维修过程。

反思维修的表现。

Victor发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比引擎运作和写文章分别需要的基本要素。他把这些要素一一写下来,作为关键点列表。每当他觉得学术写作很困难的时候,就拿出列表来看一看。他的列表在下面的示例中。

其他人可能看待写文章会和Victor有不同的想法:但重要的是Victor做出了对自己有效的对比。这个对比释放了他的潜能,让他学会写文章,甚至写出好文章。这全都是因为他现在可以按照自己熟知的方式来认识写作的过程。

示例

Victor——我的引擎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学术写作,所以达不到大学的要求。我去咨询学习发展部的时候,他们建议我把文章看成引擎。而我具体分析自己的类比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燃料——它提供了必要的储蓄动能来发动引擎,即到图书馆查资料、听课、听讲座。

2.电池——它储备电能,即查资料过程中做笔记、给文章列个大纲。

3.油——它让引擎顺利转动,即拼写和语法。

4.交流发电机——它提供让引擎转动的电能,即文章研究的问题、小节总括、文章作用等。

5.引擎点火系统——它点火,点燃燃料,汽缸点火顺序完成,即文章段落。

6.引言——文章要怎么写。

7.正文——深入讨论主要观点。

8.结论——文章的启发和作用,比如“我学到了什么”。

9.工具箱——里面有自带的、借来的、其他途径取得的和储存的必要工具,即“读写困难”补习班,英语补习班,速成讲座等。

这些结论还可以分得更细……当文章所有的要素都成功整合在一起时,文章读起来就会行云流水,就像正常运转的引擎一样。

Roger(罗杰)和飞机组装

Roger总是没办法交出写作任务。他的写作功底还行,但是有点太要求完美。写作过程中,他总是会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构思。这样一来,他就会一遍一遍地打草稿。并且,他每一次打草稿都特别认真,好像草稿是要交上去的终稿一样,总是想做到思路清晰、字迹工整漂亮。这就意味着他总是写不到最后,他确实写得很卖力,可是总交不出作业。实际上,是因为他写作中修改过程开始得太早了。

Roger的专长领域是组装海外进口的“扁平型”轻型飞机。他分析了组装飞机的过程,思考这个过程和写文章有怎样的共同点和差异。通过对比,他才认识到,自己组装飞机如果和写文章遵循同样的套路,是绝对装不成一架飞机的。要是他先完成飞机的一个部分,拧紧所有的螺丝帽和螺栓,进行磨光并喷漆,然后才去完成另外一部分,他就不可能把飞机的各个部分整合在一起。螺丝帽和螺栓确实需要拧紧,最后的细节工作也要完成,但前提是整个飞机大框架已经组合好了。Roger很容易就看出,先完成飞机一部分的做法,就好比他写文章时总是一开始就去修改的习惯。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Roger还进一步发现了飞机组装和解决学习问题之间更多的可比性。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专长来解决学习问题。比如,遇到新信息时,他觉得应该像总观飞机的各个部件一样,先对问题有总体的把握,大致想一想该如何组织信息:“你把信息组合在一起,就是总体的策略——你知道这些信息应该如何放在一起最合适。然后你再深入细节,完成每个小节。”同样地,Roger认识到,良好的规划和组织就像把文章整合起来的“胶水”——“注意思考各个小节之间的关系。机用胶水就像连接句或逻辑词,让文章进入下一个小节。”

Luzia(卢西亚)和做衣服

Luzia也觉得写文章很难。她极度缺乏自信,也很不愿意去发现自己的专长。最后,她选出了做衣服的技巧作为自己的专长。她进行头脑风暴,想出做衣服的所有步骤,把这些步骤与写作的过程进行了对比。

比如,她看到做衣服和写作都需要把最后的成果看清楚。如果她不知道自己要做的衣服最后看起来什么样,就不可能去选衣服的样式或者买衣料。Luzia认为知道衣服最后的样子就像是设定文章题目、找到有说服力的观点:“你是否了解最终成果,就是看你对它有没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只会徒劳无功。”

同样地,不管是新衣服还是文章,都需要组织结构。在开始某一步之前,Luzia必须决定是要做衣领、袖口还是褶子,便于自己选择样式和衣料。对她来说,选衣服样式就像给文章拟大纲:“组成衣服样式的不同部分要精细地摆放,布料才不会打架。”同样的道理,文章各部分计划得好,才可能各部分逻辑鲜明,不至于错位。

Luzia还发现了其他相似的地方。最后动手剪裁前把衣服的布局再厘清一遍,就像最后动手写文章前要打个草稿。把样衣穿上看看“哪里有问题”,就好像是写作里的“检查”。Luzia认为,做衣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缝得均匀”。这一点就像是写作时要一视同仁地看待不同的学术理念:“你参考每个学术理念时,都必须问同样的问题。”拿做衣服的过程作类比之后,Luzia可以利用自己的这个专长,对写作有更清楚的认识。

让它“可以理解”

Donaldson(唐纳森,1978)说,如果把任务以“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即使这些任务的难度超过了他们的发展水平,他们也仍然可以解决。同样,Victor、Roger和Luzia的例子告诉我们,Donaldson的结论也适用于成年人和他们的专长比喻。他们三个人利用自己相应的专长,解决了以前觉得自己不可能应付的难题。他们靠引申比喻的方法(或者叫作类比思考的过程)解决了问题。如果他们三人都能做到,那么其他人也可以。

学生们通常都不愿意相信自己在某方面是个“专家”。所以,学生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到自己的专长。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说自己有专长是“自大”的表现,其实不会。相反,找到专长会为你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某一个或很多个领域,它或它们可能分几个不同的阶段或方面,但是你都能够:

相对轻松地应付。

不用别人监督也可以做好。

觉得做起来很自在,甚至很享受。

运用专长比喻

在运用专长比喻时,你需要谨记的是:

不要担心你的专长和要解决的问题似乎没什么联系。

你在某一方面不用达到“奥运会”似的世界级水准,也可以是“专家”。

日常或者普通任务里的专长也可以算。

想一想,对你来说,是用要素(Victor的办法)、过程(Roger的办法)还是技能(Luzia的办法)的做法比较适合。

如果可能,找出你擅长的任务和你所学的内容基本架构之间的相似处。

不要慌,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相似处,专长和学习内容之间明显的联系就会浮现在你眼前。

即使你找出的相似处并不完全贴切,但是还是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已经很好了。毕竟运用专长比喻不是比文采,而是为了解决你的问题!

练习:发现个人专长

选出一项你可以像上文描述的那样完成的任务(轻松地应付、不用别人监督,等等)。

这个任务可以从“你的40个强项”这个练习列表里面选择(参见第65页),也可以是做蛋糕、跳舞、打台球、游泳、绘画、修电脑等,把这个任务视为你的专长。

在以下的表格里列出完成你专长领域的典型任务需要什么关键要素、步骤和技巧,方法和上文Victor、Roger、Luzia的一样。还要写出你一开始是如何“构思”整个任务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开始分析问题、找出要做什么的过程。

把完成你专长领域的典型任务所需的所有技巧和素质都列出来。

(a)个人专长领域(具体说明):

分析任务

在以下的表格里列出完成你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需要什么关键要素、步骤和技巧。

(b)要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明):

运用你的专长

在下面的表中列出你的专长和你要改进的领域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对比的时候引申得越远越好,因为这样才能真正让你的专长帮你改进。列出你的专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之间所有的可比之处。

比如,你的专长领域是“打电脑游戏”,而要改进的方面是“公共演讲”,那就一直回到这样一个问题:“公共演讲和打电脑游戏很像,因为……”当你想不出答案的时候,就出去走一走,回来继续再多想几个答案。

(c)运用专长:

在下面的表中列出你的专长和你要完成的任务之间所具有的可比之处。

选出最佳的对比:

回头看一看你列出的可对比之处。

把你认为最有用的对比点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