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将造反进行到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60/53214560/b_53214560.jpg)
第37章 一纸田契无甚用
在战兵的威吓下,佃户们慢慢平静下来。
有人咬牙切齿的看着那堆头颅,也有人远远躲着生怕沾上事。
众人的反应不一而足,脸上却不约而同的露出解气神色。
张三突然觉得,不该把那群和尚道士全杀了。
留下活口开个公审大会,绝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转念一寻思,趁夜突袭,要的就是速战速决。
如果强留活口,很有可能会出现未知风险,拿下面兄弟的安危做赌注,也不合自己本心。
“静一静,听我说。”等佃户们慢慢平静下来,张三开始发言。
“今日我等前来,是抱着为民除害的目的,还请诸位乡亲不必惊慌。”
“这汤家兄弟作恶多端,个中罪行不用我多言,你们自是心中有数。”
一众佃户,听到他的话,又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在讨论他是哪个山寨的大王,有的在诉说汤家兄弟的罪过。
“安静!”
张三大吼一声,接着踹翻了身旁的木箱。
“这箱子里,都是各家各户向道观举债的凭据,今天送给大家的第一份礼物,便是人死债消,不过死的是那债主。”
他说完,拿过火把,将借条给统统烧掉。
佃户们见此举动,先是一愣,随后有的欣喜若狂,有的捶胸顿足。
高兴的肯定是欠道观银钱的,懊恼的是不曾借贷的。
“另外,这一箱是田契,尔等待会可以自行领取。”
张三这句话一出来,下面的佃户们比刚才反应更大,直接跟炸了锅一样。
他们大部分人,以前都是有些许家资的,后来被那汤家兄弟坑骗,才做了对方的佃户。
如今有机会拿回自家良田,自是心情激动。
张三双手下压:“不过,有个前提要告知大家,你们投献自家良田的时候,已经在县衙留了官契,如今贼人已死,单靠手里的这一纸田契,能不能保住自家良田还在两说,到时候全看你们自己有多大能耐。”
佃户们听后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直到有人懊恼的拍了下额头:“高兴太早了,贼人一死,这些田在官府老爷那里,就成为了无主之地。”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那些个达官显贵,如果知道这近两万亩良田没了主人,肯定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到时候又怎会落到他们这些泥腿子手里。
哪怕这些田以前是你的。
哪怕你是被人坑骗的。
在官府那里,没人认这个。
到最后,不管是哪家得到这些良田,佃户们也不过是换个主家而已。
众人想明白后,不由得唉声叹气,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下一个主家多点良心。
张三见时机差不多了,清咳一声:“诸位乡亲,且听我一言。”
“现在,我给大家一个选择,如果想继续给别人种田,那我也管不着,但如果有人过够了倍受压迫的日子,可以选择跟我走。”
佃户们闻听他言,脸上不见任何欣喜之色,反而面露惊恐,生怕张三强行掳他们上山。
还是那句话,以大宋民间的富庶,普通百姓只要不是遇到灾年,是可以填饱肚子的。
而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没几个人愿意去做贼。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种话,只能吸引那些不安分的人。
谁家平常老百姓,会向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张三见众人目光躲闪,接着诱惑道:“先说说我给出的条件,愿意跟我走的,以后管你们吃饭,给你们房子,另外每户发两贯钱做安家费。”
这话一出,倒让一部分人有所动摇,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愿上山。
有那胆子大的,张口问道:“敢问这位大王,若是跟你走了,分的房子是甚么房子,吃的饭又是甚么饭。”
张三看着镇子里的茅草房,笑着说:“肯定比你们现在住的房子强,至于吃的怎么样,我不说,让我下面的战兵告诉你们。”
他伸手随便一指:“你,出列,告诉乡亲们,这几天都吃的什么?”
那个被点到的战兵,挺起胸脯直言道:“过年那天就不说了,牛羊猪鸡鸭鹅俱全,只说这几天,初二吃的腌菜炖猪肉,初三羊汤菘菜,初四鸡丝汤面,初五酱菜肉沫。”
这战兵也是个伶俐人,丝毫不提以前王伦做主时,每日咸菜配炊饼的日子。
佃户们见他脱口而出,不像是在唬人,忍不住惊呼道:“那你们岂不是天天有肉吃?”
战兵不以为然的回答:“嗯,天天有肉,年节的时候多点,平时的时候少点,但肯定每天能见到荤腥。”
有那垂髫小儿,只听他用嘴说,便忍不住暗自流口水。
佃户们被汤家兄弟盘剥日久,家里早就没什么余钱了,过年最多也就弄点孬肉解解馋。
张三继续加码道:“你们也不要觉得我在胡吹大气,只要今天愿意跟着走的,日后若是后悔了,那便自行下山,我绝不拦着。”
他的话一说完,又有人问道:“大王没必要唬俺们玩,但我等也想知道,恁招俺们是做什么,总不能凭白养着吧?俺们这些人,除了种地啥也不会。”
张三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也不是开善堂的,收拢你等自是有要求。跟我走了之后,会有专人培训你们,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要充作战兵给我卖命,不符合条件的充作杂兵,从事后勤工作。”
佃户们一听要卖命,心里被吃肉勾起来的心,又慢慢平复了下去。
张三见状也不气恼,朗声道:“我这里的战兵,每月可领一贯钱,杂兵每月七百文,有手艺的工匠可以翻倍拿。”
他这话一出,下面佃户突然比刚才反应还大,众人都活了半辈子,还没听说过当土匪能像军卒一样,可以月月领俸钱的。
在大宋,朝廷军卒大体分为两类,禁军和厢军。
禁军作为中央直属部队,每月五百文左右,即使是骑兵、水兵、工匠这种技术兵种,也不过八百文。
而厢军作为地方部队,那就有点惨了,每月不过三百文。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可以领到的俸钱,至于实际到手多少,就要看上面的官老爷有多大善心了。
心狠一点的,直接对半砍也有可能。
以当下的购买力来算,一文钱可以买到差不多一斤粮食,只要愿意从军,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可关键在于,禁军招收兵卒的要求有点高。
首先要的是良家子,招兵时不只有身高要求,还有弓弩、刀枪等武艺测试,骑兵部队还要考核马术。
虽然厢军条件比较低,但是却非常辛苦,因为厢军要负担地方劳役,如守城门、修河道、筑城墙等。
厢军的主要兵源,是罪犯、流民,很多被判发配远恶军州的,都是指去地方上做厢军。
民间所指的贼配军,也大多是指厢军。
打谷场这边,张三见佃户们交头接耳,继续高声道:“尔等若有疑虑,大可跟我走一遭看看,到了春耕时节,你们是走是留请自便,即使选择走的,安家费我也不让你们吐出来。”
佃户们见他心诚,逐渐开始动摇。
张三见火候到了,直接使出撒手锏:“我刚才说的,不止针对年轻男子一人,家里的老弱妇孺都可以跟着走,只要去了我那里,起码管口饭吃,如果可以做些浆洗活,每月也能领个三百文。”
这话一出,直接给佃户们整不会了。
招兵的条件比禁军低,给的俸钱比禁军高,这已经让佃户们觉得不真实了。
如今居然还说可以带家眷,他们只觉得像天方夜谭。
“大王如果不是在哄骗俺们,那恁跟开善堂也没甚么区别了。”
佃户们一年辛苦到头,也就只能混个温饱,连续几年好光景,没病没灾的情况下,或许才能积攒些银钱。
张三开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大部分人都已经心动,但却始终游疑不定,心里还是顾虑重重。
这可是去做贼,事关一家人的未来和安危。
见没人主动站出来,宋万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
直言道:“尔等也不想想,你们有什么值得我家哥哥惦记的,再说了,只要跟着走,先拿安家费,上了山管吃管住,实在不行,之后再下山便是,谁还会硬拦着你们不成?”
……
Ps:
求收藏,求追读。
觉得本书还行,可以多多评论。
新书需要大家支持,数据代表一切。
感谢各位好汉捧场,给你们作揖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