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夜静灯前犹苦索
天色逐渐暗淡了下来。文华门两个巨大的灯笼已经被点燃,烛光透过厚厚的防风层照在两名侍卫的脸上,生出一种莫名的阴森感。
通常这个时间极少有人来访,刘六儿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旁边的同事说话,“哎~勇哥儿,你说殿下会问他们什么事情?”
他俩刚换班上值不久,太子便差董平召集众人前去问话。
“殿下之事我如何会知道!”钱勇心里有点莫名的烦躁,又说道:
“咱俩上值之后,董公公才来召集的众弟兄,你我就一直在这地方待着,我如何得知他要问什么?”
虽说身为东宫值守的锦衣卫,平日里却难得有和太子殿下说话的机会,刘六儿对这次机会的失去显然是不太平衡。
他家自洪武年间便是京城本地军户。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那一年,锦衣卫各机关也随之陆续搬了过来。
由于人手紧缺,其父刘小顺十七岁从京营被选召进入锦衣卫。原以为会从此过上飞鱼服、绣春刀,鲜衣怒马、吆三喝四的生活。
谁知刘小顺进入的这个部门有点特殊,专门负责修理填补街道、疏通沟渠及下水道、鸣放鞭炮等,兼替王公贵族捉猫找狗。
很显然,这种工作干得多好都不容易出成绩,小顺同志干了三十余年还是个普通力士之职,被同为军户的街坊嘲笑了大半辈子。
后来实在是年老体衰,去年便申请让长子六儿顶了这个缺。
这刘六儿和他爹生得一样高大壮硕,但运气却是比小顺好多了。
他刚参加工作时,便遇到了景泰帝更换皇太子这个时机。
出于安全考虑,皇城内部侍卫力量需要进行大规模调整,空出的岗位景泰帝要求从在京的锦衣卫中进行选补。
由于他为人很是机灵,身手也相当敏捷,加之口齿伶俐,很受上司赏识,于是得以在这次机会中被选中,到了太子跟前当差。
这让刘小顺最近看到街坊时,头几乎要抬到天上去了。
农历初二的夜空,连月亮都看不见。
漆黑的夜空,钱勇的心也随着暗了下来。
他原是府军右卫一名负责后勤的百户,曾因押运粮草被劫,被北镇抚司以贻误军机之名捕入诏狱,处以重罪。
自从那个人出现在眼前那一刻起,他知道这条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很快,他的身份、户籍等一切信息都被秘密更改,家中上下全部被暗中控制起来。
而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东宫的侍卫。
身边的刘六儿察觉出钱勇心神不宁的样子,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出言宽慰道:
“嗨!咱就在东宫当差,还愁太子殿下何时不得见呀!我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下次轮休,喊上几位弟兄,一同去我家喝酒!我娘做的烧鸡在整条街都是一绝!”
锦衣卫在皇宫驻守的时间持续较久,有时候长达数月才轮休一次,期间全程不能饮酒。
钱勇年长他几岁,闻言回过神来,便笑了笑,说道:“那你可要多准备些酒才行,哥哥可是号称千杯不倒!”
-----------------
此刻,回到偏殿的小朱同学正召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他准备对今夜留守在东宫的所有人进行逐个筛查,参会人员只有董平。
经过分析,当务之急要找的人首先是眼中含有褐色斑点的那位黑衣人,另一个是比董平高的那个张喜。
至于宫外那个张喜,最多是一个出门忘带证件的宦官,朱齐不认为此刻他能对于自己安全产生威胁。
经过视频预警的提示,他意识到凶手随时都有可能暴起发难,单独与他们靠得太近显然太危险。
思来想去,好像只有眼前的这位合适,想到这里,朱齐对着董平招了招手。
“请殿下吩咐!”还不知道人心险恶的董平靠了过来。
“你负责近前辨认,观察张喜是否可能混在其中!此外,尤其需要注意一个眼中有褐色斑点之人,发现端倪后切莫声张,暗记之后再报!”
“明白!”原来是让他近前去辨认一个人,董平虽不知道缘由,出色的职业素养让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奇怪的任务。
偏殿中,小朱同学带着董平开始了逐个询问。
太子已经冠礼,尚不需要太多服侍的人手。所以今日在东宫留宿的宫女、宦官数量仅为十人。
其中七名宫女,三名宦官,含一个董平。
为了防止串通,朱齐负责逐个叫进来发问,董平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盯着每个人的眼睛。
很快,刚刚的二十三名大汉和这九名工作人员都筛查了一遍。
很遗憾的是,每个人都表示自己工作很忙,今天并没有注意到有人在修剪园木,并且个个都有自己当时的在场佐证人员。
更加蹊跷的是,在董平认真观察后判定,三十二人之中,没有一个符合朱齐所述特征。
主仆二人的搜查行动到这里线索仿佛又断了。
这时,一阵风吹了过来,殿内的温度一下子降低了不少。
桌上的烛火忽然开始左右摇曳,墙上的影子也随之晃动了起来,仿佛有个魔鬼要从墙壁中钻出来。
看得浑身鸡皮疙瘩的董平赶紧跑过去把窗户关上,又一路小跑回到桌子旁边。
浑然不觉的朱齐站起身来,开始在偏殿中走来走去,慢慢思索着今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人。
他甚至想到现在向景帝发出求救信号,可是目前一点真凭实据也没有掌握,老朱同志恐怕只会认为他在发疯。
自英宗还朝后,虽说久居南宫,可对景泰帝的影响仍是无处不在的。
而且当前距离历史上景泰帝被赶下皇位也没几年了,一有不慎引起敌人提前发动政变,自己依旧是难逃一死的结局。
考虑再三,小朱同学下定决心,还是得靠自己解决问题。
想到此,他回到大殿书案前。
受幼年习惯影响,思考时在纸上写写画画能够提升他的思考效率。
脑海中视频虽没验证过,但从沂王赴宴到太皇太后随即而来的懿诏,由此推断东宫现在存在危险不假。
从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最危险的人物一定是那名黑衣人,他具有高大、眼中有个褐色斑点的特征。
可是,刚刚没有找到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人,说明黑衣人不在这帮人之中。
至于文华殿前的宦官张喜,如果江昊、曹虎所言为真,外面的张喜确实没有进门,殿前那人便不是张喜。
身边的董平是否可靠?闪过这个念头后,朱齐很快否定了。
如果董平为凶手,他完全没必要引起太子对防卫漏洞的警觉。
作为贴身宦官,他是行凶时机最多的,根本无需提供这等蹊跷信息。
那么,董平所言为真。
便可得知,殿前那冒充张喜之人的特征为高,且午后他刚与董平照过面。
可方才逐一筛查时,并无引起董平注意之人出现。
侍卫们在东宫有住宿地点,除有换防虎符,或复杂的批准手续,极不可能外出。
想到这里,朱齐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把抓过董平问道:“每日进出东宫务工的宫女、宦官有几个,是否都留宿于此?”
董平被抓得有点懵逼,他仰着头想了想,说道:
“内廷要求,每日进出东宫服侍起居、清洁养护、整理文书和杂工杂役的宫女、宦官并不定数,通常三十个左右。
包括东宫詹事府官员,他们并不都在东宫留宿,大多都分散在皇城各地。”
这时候的皇城范围并不仅为皇宫紫禁城,还包括了如后世的景山公园、北海公园、Z南海等一大片,都属于皇城范围内。
明代宫中的宦官、宫女规模庞大,总数常达数千之众。
若全部居住于紫禁城内,显然难以容纳。
因此,在居住安排上存在明显区别:
宦官大多居住在紫禁城外的皇城区域内,每日需经紫禁城各门出入当值,形同后世的“上下班”。
而宫女则除年迈、病退的以外,几乎全部居住于紫禁城内各偏僻庑房,条件较简陋。。
这一差异或许源于对宫女管理的特殊考量——为防止其与外界男子接触引发事端,确保皇室声誉。
当然也不是所有宦官都住宫外,位置重要的机构比如内廷各监的长官,以及主子们的贴身宦官则会就近居住。
比如董平就住在东宫。
董平眉头微蹙,仍有些迟疑:“殿下的意思是......”
“噤声!”朱齐突然压低嗓音,目光警觉地扫过四周,“我们方才只查验了留宿人员,既无异常。那么纰漏必在每日出入的这些宦官宫女之中。
若这张喜仍藏匿在东宫某处,必然是个极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