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魂穿宋徽宗,再造大宋盛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岳飞大败西夏兵

西夏使者在宋徽宗的冷峻威慑下,如丧家之犬般匆匆逃离汴京,那狼狈的背影仿佛一道黑色的阴影,被众多双眼睛目送着远去。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皇宫内外、京城大街小巷,百姓们听闻后,先是惊愕,而后爆发出一阵欢呼。

“咱大宋皇帝这次可真是硬气啊!这些年被西夏压着要岁贡,憋屈得太久,总算出了口恶气!”一位在茶馆里听书的老者,激动地拍着桌子,手中的茶杯都跟着晃了晃,溅出几点茶水。周围的听众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解气的神情。

在这一片喧嚣与热议声中,宋徽宗却独自回到了御书房。他的脸上没有丝毫得胜后的轻松快意,反而眉头紧锁,目光深沉如渊。那冷峻的面容下,隐藏着的是对大宋未来局势深深的忧虑。

“此次震慑西夏,虽能暂保一时安宁,但也彻底将矛盾激化。西夏素怀野心,必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边境防线,需得重新谋划布局……”宋徽宗喃喃自语,踱步至沙盘前,目光凝视着代表大宋与西夏边界的区域,手指轻轻叩击着沙盘边缘,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似在思考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大臣们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议论纷纷。主战派大臣们个个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地进言:“陛下,西夏此番受辱,定怀报复之心。臣以为,我大宋当趁此时机,主动出击,集结大军挥师西进,直捣黄龙,让西夏知晓我大宋之威严绝非虚张声势!”说这话的是一位老将,岁月虽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此刻双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锐气。

而主和派大臣们却面露忧色,纷纷劝阻:“陛下,如今我大宋国内革新初起,朝堂刚刚肃清奸佞,百废待兴;江湖局势亦错综复杂。此时贸然发动战争,恐国力难支,还望陛下三思啊……”一位文臣上前一步,言辞恳切,眼神中满是担忧。

宋徽宗静静地听着两派大臣的争论,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主战派的勇气可嘉,若能一战而定乾坤,的确可保大宋边境长治久安;但主和派所言也不无道理,如今国内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众卿所言,朕皆已听清。”宋徽宗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当下,即刻加强边境防御,调遣精锐部队前往驻守。同时,密切关注西夏动态,收集情报,务必做到知己知彼。至于主动出击与否,需视后续局势发展而定。”

大臣们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一时间,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之中。

与此同时,在西夏王宫中,气氛却如暴风雨来临前一般压抑阴沉。西夏国王听闻使者的禀报后,气得暴跳如雷,将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酒水四溅,浸湿了脚下的红毯。

“宋徽宗小儿,竟敢如此羞辱于我!我西夏与大宋多年修好,他却恩将仇报,此番定要让他付出惨重代价!”西夏国王怒目圆睁,在大殿中来回踱步,口中不停地咒骂着。

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请战:“陛下息怒,臣等愿率大军踏平大宋,为陛下雪耻!”一时间,殿内请战之声此起彼伏,震得宫殿的穹顶都似乎微微颤抖。

西夏国王强压怒火,挥手让大臣们起身,而后坐回王座,沉思片刻,说道:“众卿莫急,此事需从长计议。那宋徽宗既然敢如此行事,想必已有防备。我等不可贸然进攻,需先摸清大宋的虚实,再做定夺。”

于是,西夏国王一方面派出更多的密探潜入大宋,刺探军情、收集情报;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征兵、筹备粮草,整军备战,一场大战的阴霾悄然笼罩在两国边境上空。

而在大宋边境,随着宋徽宗的一声令下,军队迅速调动起来。岳飞等年轻将领临危受命,奔赴前线,负责镇守关键要塞。岳飞,这位日后威震华夏的名将,此时虽还年轻,但已初露锋芒。他率领着麾下的岳家军,日夜兼程,抵达边境后,立即着手勘察地形,布置防线。

“兄弟们,如今大宋面临西夏威胁,我等身为军人,肩负着保卫家国的重任。务必坚守阵地,不得有丝毫懈怠!”岳飞站在军阵前,身姿挺拔如松,声音洪亮如钟,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士兵们,那股豪迈之气感染着每一个人。

士兵们齐声高呼:“愿听将军号令,誓死保卫大宋!”声浪滚滚,响彻云霄,在群山之间回荡,久久不散。

岳飞根据边境的山川地势,巧妙地设置了多重防线。利用山谷、河流等天然屏障,构筑营寨、烽火台,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同时,他还注重士兵的训练,亲自下场指导,传授战术技巧,使得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在情报收集方面,宋徽宗启用了一些江湖异人、精明密探,组成了一张庞大的情报网。这些人潜伏在西夏境内的各个角落,从客栈、酒馆到官府、军营,无孔不入,源源不断地将西夏的军事部署、粮草储备、朝堂动态等情报送回大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在紧张地筹备着,局势愈发剑拔弩张。终于,西夏国王在认为时机成熟后,调集大军,向大宋边境发动了试探性进攻。一时间,边境线上烽火连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西夏军队来势汹汹,凭借着骑兵的机动性,如潮水般涌向大宋边境防线。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是岳飞精心布置的铜墙铁壁。大宋军队依托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箭如雨下,炮火轰鸣,一次次击退了西夏军队的进攻。

岳飞更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手持长枪,骑着一匹雪白的战马,在敌阵中纵横驰骋,所到之处,西夏士兵纷纷倒下,无人能挡其锋芒。他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士兵们纷纷以他为榜样,奋勇杀敌。

在一场关键战役中,西夏军队集中兵力,试图突破大宋防线的一个薄弱环节。岳飞得知消息后,迅速率领一支精锐骑兵,绕道敌后,发动突袭。他如鬼魅般出现在西夏军队的后方,一阵冲杀,打乱了西夏军队的阵脚。与此同时,正面防线的宋军也趁机发起反击,两面夹击之下,西夏军队大败而逃。

经此一役,西夏军队见识到了大宋军队的实力,不敢再轻易发动大规模进攻。但他们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改变策略,采取小规模骚扰、偷袭的方式,试图拖垮大宋边境守军。

面对西夏的新战术,岳飞也相应地调整了防御策略。他加强了巡逻力度,设置了更多的暗哨,同时利用情报网提前获知西夏军队的行动路线,提前设伏,屡次成功击退西夏军队的骚扰。

大宋与西夏之间的这场较量,陷入了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露出破绽,寻找着决胜的契机。

而在江湖之上,梁山好汉们听闻大宋与西夏开战,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宋江召集众兄弟商议道:“如今大宋与西夏战火纷飞,我等虽身处江湖,亦应为国效力。兄弟们可有何良策?”

林冲站起身来,抱拳道:“哥哥,俺觉得咱们可以派些兄弟前往边境,协助宋军作战。一来可助大宋击退西夏,二来也能让朝廷看到咱们的忠心,为招安之路增添筹码。”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最终,宋江决定派杨志、武松等几位武艺高强的兄弟,带领一支小队,秘密前往边境,支援宋军作战。临行前,他再三叮嘱道:“兄弟们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听从宋军将领指挥,切不可擅自行动。”

杨志、武松等人领命而去,踏上了前往边境的征程。他们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危,更关乎梁山的未来命运以及大宋的国运。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大宋国内的改革仍在稳步推进。宋徽宗在朝堂上继续推行吏治革新,选拔贤能;在经济领域,加大对商业和农业的扶持力度;在科技方面,鼓励工匠们发明创新,为军事和民生服务。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大宋的国力也在逐渐消耗。粮草物资的供应、士兵的补充等问题日益凸显,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宋徽宗深知,若想彻底摆脱困境,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内外兼修,一方面在战场上与西夏周旋到底,另一方面加快国内改革的步伐,增强综合国力。

深夜,宋徽宗再次站在窗前,望着远方边境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愿大宋将士英勇无畏,击退外敌;愿国内改革顺利推进,繁荣昌盛。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大宋的兴衰荣辱,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