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对了,学习就稳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考生心里不踏实怎么办?

你为什么会忐忑?

如果你是一名高考生,是否经常陷入这种状态?即将升入高三,虽然干劲十足,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好像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掌握,越是着急就越焦虑。

我在2021年辅导过一个叫小栗的孩子,他在高一、高二时的成绩中等,想在高三努力一年,冲一把211大学。于是,小栗在高二暑假恶补了数学和物理,想着以“笨鸟先飞”的姿态,在高三开学测试中打个翻身仗。拿到开学测试成绩之后,小栗傻了眼。自己认真对待的数学和物理考得最差。

他感觉这次开学测试的题目有点儿难,是学校自己出的模拟题,类似于高考联考题,并且题量有点大。除了语文、英语的成绩和高一、高二水平差不多,理综、数学全都考得特别差,数学甚至没有考到80分,要知道小栗在高二时,数学成绩一直能够稳定在90分以上。而且他感觉自己高二数学掌握得比较好,尤其是“导数”和“圆锥曲线”的内容。但是,这次的考试成绩让小栗大失所望,感觉心里特别不踏实,好像挨了当头一棒,对自己的高考几乎丧失了信心。

实际上,小栗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高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都会遇到。在高三一年的备考当中,这种心里不踏实的状态,还会反复出现。

那么,考生们为什么会经常内心忐忑呢?我认为,主要由两个问题造成。

第一个问题,考试成绩跌破心理预期

某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考生会埋怨学校为什么把题出得这么难,甚至不了解老师想要干什么。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感觉题目很难,但是老师却说题目很简单。

于是,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真的会有回报,有些平时成绩差一点的考生,甚至信心直接崩溃。再加上高三学习压力太大,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很可能影响最终的高考成绩。老师为什么普遍把高三摸底测试的难度搞得这么大呢?其实是想给大家提个醒——高考也并非易事。即使你在高一、高二学得不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把高考拿下的。进入高三之后,应该把心收一收,忘掉之前的成绩,重新出发。不管高三摸底考试的成绩如何,都不要因为一次成绩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第二个问题,生活节奏上的变化

除了考试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可能造成高考生心情的忐忑,那就是生活节奏上的变化。比如,小栗从高三开始选择在学校住宿,此前他一直是走读。长时间的走读生活让他难以适应住宿生活。走读时,家长可以陪着他,每天放学路上还能跟同学一起聊天。白天在学校产生的负面情绪或遇到的各种琐事,都可以通过交流排遣掉。但是,住宿之后他发现舍友们的学习状态都比较差,很难找到心态积极向上的同学,更不可能通过聊天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平时相处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走读,晚上也不能一起放学。这导致小栗的情绪很敏感,尤其在和室友相处的时候。比如,小栗的宿舍是三人间,其中一个男生的学习水平和他差不多。但是,另外一个同学总向这个同学问问题,却从来不问小栗,这让小栗感觉很酸楚,觉得自己不仅没有受到尊重,还有种被其他人排挤在团体之外的感觉。

做个“皮实”的高考生

通过对小栗的了解,以及他从高一到高三精神状态的变化,我相信以他的水平,应该可以考上一所比较心仪的大学。但是,如果小栗在高考之前无法理顺心态,那么他很可能在考试之前情绪崩溃。其实,对于小栗这样的考生而言,要想以积极的状态迎接高考,最重要的是具备一种特质:“皮实”。

皮实是什么?不是我们通常说的调皮捣蛋,而是说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钢铁神经”。皮实的考生无论考试题是困难还是简单,考试的分数是高还是低,心理状态都非常稳定,不会受到干扰。哪怕某个同学一次考试名次比自己考得好,或者有人在旁边说了几句坏话。他依然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要去干什么,这是皮实的主要含义。当我从一个同学的身上感受到了皮实的感觉,或者原本很忐忑的一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变得比以前皮实了,他最终的高考成绩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当然,考生要达到皮实的状态,仅仅有稳定的情绪还远远不够。我也带过很多学生,看起来很皮实,实际上是因为心态崩溃,已经彻底放弃高考。这并不是皮实,而是已经对高考破罐子破摔。有些学生在高三摸底考试中的成绩平平,离他们理想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还有很大差距。这类学生在短暂地集中精力学习之后,可能会突然感到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有能力冲刺顶尖高校。这时候他们会觉得自信满满,放学后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玩游戏。等到突击考试时,他们会觉得题目似曾相识,好像以前都见过。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复习和知识点的巩固,结果往往是大部分题目答错。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可能会瞬间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开始自暴自弃,对待考试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看起来很皮实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备考状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皮实呢?我认为,除了情绪稳定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考试时能正常发挥。

正常发挥指的是考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具体来说,如果当天学习的知识点都能熟练掌握,第二天考试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灵活运用,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这就属于正常发挥。相反,如果平时感觉学得不错,但考试成绩总是提不上来,或者偶尔一次考得很好,之后的几次考试分数又大幅下滑,这些情况都不能算是正常发挥。

考生如何才能够把自己的能力正常发挥出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持续保持皮实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暂时的。如果你今天变得皮实了,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要达到“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如何才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呢?

要想正常发挥,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多重复几遍。我一直在讲一句话叫:能不能,会不会,快不快,爽不爽,一句话。能否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评判。前三者:能不能,你能否跟得上老师的节奏;会不会,你会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快不快,你解题的速度如何。但是,不能正常发挥的考生往往在后两方面出现问题。

第一,爽不爽。你要追求的是做题时感受到“爽”。当你历尽千辛万苦把一个很难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知识点,你运用得还不是很熟练,那么请问你愿不愿意把这个问题再做一遍?爽不爽,考验的是你看问题的境界,是你人生的一种层次。

第二,一句话。当你用很快的速度解决了问题,能否用自己总结的一句话把问题的核心规律阐述出来。这考验的是你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最优秀的学生除了能理解、应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一点是对知识“再加工”的能力,内化知识,让其彻底为我所用。这又是另一个层次了。

享受孤独才能享受成功

“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是对高考生心境上的要求。此外,考生还要学会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享受孤独。对考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我认为,并不是考生的智商或者学习能力,而是考生的情绪,是考生对情绪的控制。一个考生如果能够很好地疏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很容易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那些在考试时能够超常发挥的考生,几乎都是能够享受高考备考的孤独,并且还能自娱自乐的乐天派。相比之下,那些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害怕孤独,在备考的路上经常感到惴惴不安。因此,高考生必须学会享受孤独。

所以,住校对于一个平时喜欢热闹的考生而言,反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回到宿舍之后,没人和你说话,也许会很孤独,但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反而容易让你的心静下来。

最可怕的是你觉得孤独很痛苦。因为没人和你说话,你头脑中的那些小情绪没有地方排解,你会觉得很难受。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转换心境,不要害怕孤独,而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学会享受孤独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娱自乐。当你学会享受孤独,学会自娱自乐,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皮实了,更加能够做到“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提炼总结,多题归一

当你的心真正静下来的时候,就应该开始锻炼自己的提炼能力,那就是对于你所解决过的问题,能用特别精练的一句话把它提炼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但我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在上课听讲的过程中,用这种意识去驾驭问题,并在课后花三到五分钟时间将其整理出来。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课上可能做不到总结,课下可能需要花20~30分钟来提炼总结。但是,考生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这种能力,前期可能会慢一些,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越来越熟练。这时,在课上可以完成七到八成的总结归纳工作,在课后只需要完成剩下的两到三成就可以了。

在这个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借助具体的方法去归纳总结,我特别提倡的方法叫“多题归一法”。高考备考的核心是总结归纳,要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刷题。总结归纳的目的在于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考生要记住一句话:“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唯有做到多题归一,才能够体验到飞一般的解题速度。这样操作下来,会形成一大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有些考生在当天上课的时候完全理解通透了,但考试的时候呈现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把课上接收的知识点固化。固化就是要把自己的灵感、感觉,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

我常说,想要在学业上实现跨越式的成长,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将自己的感觉转化为经验,进而将这些经验提炼为理论。即使将来上了大学,甚至开始工作后,也要不断实践我上述提到的方法。这是达到学习或工作顶尖水平所必需的一个步骤。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让它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你头脑中的一部分。当你能做到这三件事:第一,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第二,学会享受孤独,自娱自乐;第三,提炼总结,多题归一,把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生成理论,你战胜了对高考的焦虑和恐惧,心里自然也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