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在全球经济曲折复苏的大环境下,数字经济以数据带动高水平融合,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素链、产业链、价值链、制度链在相互作用中走向深度耦合。
在此背景下,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和研判形势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1.数字经济的概念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同时也是首次在国家级文件中针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
《规划》在开篇就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即:“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规划》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更多强调了将数据资源作为关键要素的重要性,呼应了数据要素正式被纳入生产要素的政策;同时着重提出了数字经济具有“融合应用”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的特征,数字经济需要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带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平性和效率。这是我国首次在规划文件中提出数字经济的重要概念内涵,并将数字经济提升到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等同的地位,在后续谋划落实数字经济工作、推动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更准确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预期性指标,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数达到6000万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6万亿元,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达到8亿户。
到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3.“十四五”数字经济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规划》紧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安全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1)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一是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规划》设立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工程”,包括推进光纤网络扩容提速、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和加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二是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三是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2)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一是要实施“数据质量提升工程”,提升数据资源质量、培育数据服务商、推动数据资源标准化,促进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二是要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开展数据确权及定价服务试验,推动数字技术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数据交易平台,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三是要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鼓励市场主体挖掘商业数据价值,鼓励重点行业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对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进行增值开发利用,不断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3)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要引导企业增强数字化思维,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要加快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四是要实施“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构建融合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的转型支撑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
(4)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一是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实施“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工程”,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二是要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三是要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工程”,大力推广协同办公、远程医疗等在线服务模式,深化共享经济应用,引导发展智能经济和新个体经济,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四是要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鼓励新型协作平台发展,强化产业创新优势资源汇聚,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创新生态。
(5)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一是要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加大政务数据共享和创新应用力度,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二是要实施推进“社会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大力开展数字帮扶,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三是要加快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四是要着力提升住宅和小区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提升场景消费体验,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
(6)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一是要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二是要加快实施“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强化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强化重大问题研判和风险预警,推动线上线下监管有效衔接,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三是要实施推进“多元协同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多元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励良性竞争,维护公平有效市场。
(7)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一是要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增强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支持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二是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健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三是要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健全完善数字经济重要领域产业安全态势监测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完善自律机制,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8)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一是要完善数字贸易促进政策,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二是要推动已有信息枢纽和合作机制高质量建设,支持和鼓励我国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企业“走出去”,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三是要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展数字经济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政府间数字经济政策交流、建设性对话和技术合作,积极构建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4.保障措施
《规划》从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实施试点示范、强化监测评估等方面保障实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