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
以人文-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结合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综述与数据查询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时间与空间结合法、复杂网络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等多学科方法,力求对主要问题的探讨深入而具体。
一 文献综述与数据查询法
采用传统的文献查询方法搜集相关纸质文献,并借助互联网查阅多种电子文献期刊数据库,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比较,逐步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并确立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查询和多渠道购买的方式获取江苏、浙江和上海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及公路交通地图集,构建相对完整的社会经济属性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二 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对任何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从定性的描述和经验总结开始的,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方法进行测度和模拟。地理学产生之初也是建立在描述性研究基础之上的,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近代计量革命逐步使地理学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研究。本书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集成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以及复杂网络理论的相关统计分析模型和参数,借助数理分析、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的相关软件系统(如SPSS、DPS、Pajek、Ucinet、ArcGIS等)进行数据处理、空间可视化等,以使相关研究成果和结论更直观、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三 时间与空间结合法
为了更好地辨析长三角地区城市节点、交通线路、经济联系网络等空间结构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采用时空尺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时序和空间演变过程的对比分析。在空间尺度上,以县域为基本分析单元,探讨县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交通网络结构及其空间可达性、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网络结构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交通与空间结构演变的耦合机理及特征。在时间尺度上,拟选择1992年、1998年、2004年和2010年4个时间断面进行各空间结构要素的演变过程分析。
四 复杂网络分析法
复杂网络理论为交通运输网络的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在社会经济学领域也称为社会网络分析法,它以复杂系统实体间的相互作用或关联构建网络,利用统计物理学分析网络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其基本的分析指标包括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集聚系数、网络的派系结构、凝聚子群聚类和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等,主要分析工具有Pajek、Ucinet、Netdraw和Matlab等。
五 GIS空间分析法
GIS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与应用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空间分析是GIS技术的主要特征,GIS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数据结合起来,通过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空间数据中的重要信息或规律,采用ArcGIS 9.3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对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网络进行拓扑构建和网络分析,对复杂网络理论的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空间表达,对区域交通可达性进行测算与表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