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报道
造梦工厂:探访中国科幻影视技术(上)
2023年1月22日,《流浪地球2》上映。经过四年的等待,电影团队带来的是比《流浪地球》规模更大、更超出预期的视听体验——当太空电梯在长镜头中缓缓升空,月球在震撼的相控阵爆炸中化为齑粉。观众为银幕上的科幻奇观屏息凝神的背后,是无数影视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这些让人惊叹的画面,不仅承载着科幻故事的魅力,也展示了中国科幻影视技术发展的崭新高度。在《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文学作品风靡的热潮中,中国科幻影视也从“五毛特效”起步,逐渐成长为全球瞩目的文化力量,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那些隐藏在幕后的“造梦工厂”。
从《六十年后上海滩》《小太阳》《珊瑚岛上的死光》到新世纪的《卫斯理之蓝血人》《未来警察》,中国科幻影视在2019年终于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区别于过往很多科幻电影对科幻元素浅尝辄止的日常冲突营造,《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带来了一个由“硬核重工业”视觉奇观和完整科幻内核构筑的栩栩如生的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原作者刘慈欣在《流浪地球2》拍摄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的采访中谈道:“科幻片像是未来的历史,必须让人感到它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科幻的本质是用想象力构建一个想象的世界,再在这个世界中展开它的故事。”《流浪地球2》在“创造观众能认可的真实的未来世界”上更进一步,通过构建工业化的影视体系,在道具、视效等方面为“造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流浪地球2》上映两周年之际,科幻世界将通过两期特别报道带领大家走进“造梦工厂”。本期,我们将通过连线《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纪录片摄制团队,了解在接近两年的跟踪拍摄背后,他们眼中的《流浪地球2》和中国科幻影视拍摄技术;下期,我们将探访《流浪地球2》主导视效公司墨境天合,了解他们在《流浪地球2》制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进一步深入中国科幻电影拍摄中的技术环节。

《流浪地球》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