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柴荣之死 三

第30章 柴荣之死 三

柴荣死后,宣扬因果报应无疑是最好的教育世人敬佛的素材。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强调柴荣死于痈疽发作乃是遭受毁佛报应的史料记载。而且柴荣痈疽发作的部位,跟他毁佛时砸中佛像的部位是一致的,从而更加说明了报应不爽。

从探究柴荣真实死因的角度而言,这些充斥着“因果报应说”的记载无疑比官修史书中玄之又玄的“天命转移说”“五德终始说”更有价值。至少它们保留了柴荣的病因。

世宗既崩,梁王宗训于柩前即位,是为恭帝。文武山呼已毕,尊符后为太后,垂帘听政。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柴宗训原有三位哥哥。公元947年(后晋开运三年十一月),三位哥哥与柴荣的发妻刘氏一起被后汉隐帝刘承佑诛杀。公元951年(后周广顺元年),郭威称帝,授柴荣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不久,大符氏成为柴荣的第二任妻子。两年后,柴宗训出生于澶州之府弟。公元956年(后周显德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大符皇后病逝于汴梁皇宫中的滋德殿,时年仅二十六岁。柴宗训三岁失母,十分可怜,由姨母小符皇后在宫中抚养。

七岁的柴宗训不能亲政,只好由自己的姨母小符太后垂帘听政,宰相范质、王溥等辅政,主持军国大事。同月,柴宗训任命范质为修建柴荣皇帝陵墓的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七月,任命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柴宗训封弟弟柴宗让为曹王,柴宗谨为纪王,柴宗诲为蕲王。十一月,把后周世宗柴荣皇帝安葬于新郑(今河南新郑)郭店村西北陵上村的庆陵。

世宗既崩,后周小朝廷迅速陷入了主少国疑的囧境,各路野心家都开始未雨绸缪了。此时的高怀德经历过数朝更迭,也算是曾经风雨的老油条了,自然站队兵强马壮、风头正盛的赵二哥(按出生时间上算,高怀德略长于赵匡胤,但按领导力来说,高怀德逊色于赵匡胤,在五代乱世,儿子比爹大的怪事都屡见不鲜,何况是兄弟排行呢)的旗下。当时,赶上新皇帝柴宗训大封群臣,高怀德也跟着沾光当上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好像又是遥领啊),成为禁军中名列前茅的大将。不久,又荣任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好容易过了残年,周廷仍未改元,沿称显德七年。正月朔日,幼主宗训未曾御殿,但由文武百僚进表称贺。蓦然间接得镇、定急报,说是河东刘钧结连契丹大举入寇,声势甚盛,锐不可当。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匡胤奏道:“主上新立,在朝文武宜戮力同心,共守京城。臣当另调澶州等处将帅,一同征讨,是乃万全之策。”太后大喜,即下敕旨,前去调拨张光远等,会兵出征。时苗光义一向隐在山中,今见世宗弃世,来到京中,见日下又有一日,黑光相荡,指谓匡胤亲吏道:“此天命也,时将至矣。”言毕飘然而去。

周军将要北上作战,京城里突然流言四起,大街小巷人心惶惶,有些大户人家和官宦子弟都在搬家出城逃难了。还是因为那块神秘的木条上的五个字——点检作天子。

开封城里的居民见多识广、记忆力健全。“主少国疑”、“外敌突现”,再加上大军集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时光倒流十年,郭威也是带着本国的军队冲进开封,那一天无数人家家破人亡,血淋淋的教训历历在目,谁敢掉以轻心!

流言,有时就是谶言,会让你平空得到人心,进而敢跟着你做任何事——因为老天爷在帮你。可有时流言也会变成杀人刀,把你完美的“阴谋”变成路人皆知的“阳谋”,让你什么把戏都玩不出来,只能等着被算计者预先报复。

史称赵匡胤害怕了,他在外边所有场合都待不住,只好躲回家里,他不由自主地嘀咕——外边都在传我要造反了,满城轰动,我该怎么办啊?【外间汹汹若此,将奈何?】

说到这,我们先了解一下此时赵匡胤家里都有什么人,59岁的母亲杜氏,22岁的三弟赵光义,20多岁的妹妹,15岁的四弟赵廷美,20多岁的继妻王氏,10岁的长子赵德昭(赵匡胤第一任妻子贺氏所生),不满10岁的女儿,2岁的次子赵德芳。可以说除了赵光义外,家里是一群老幼妇孺,能有啥见解呢?

经典的一幕出现了,没等他母亲、未来的杜太后发话,他的妹妹就冲出厨房,其“面如铁色,拿擀面杖便打匡胤,并喝骂:”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里恐吓妇女何为耶!”

男子汉大丈夫面对大事的时候,应该自己决断,你跑到家里吓唬我们这些妇女,算什么事啊?

这个女人是谁呢?此人既不是赵匡胤的母亲杜氏,也不是他的继妻王氏,能做这件事的人,只能是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长公主是赵匡胤的同母妹,早年嫁给米福德,米福德死后,回到家中居住。

赵匡胤出身将门,这个将门不仅出了两个龙子,也出个性情耿直的虎女。我们除了为她未来的丈夫高怀德先生表示担忧和同情之外,就只能鼓掌欢呼了。历史证明,这种强硬摧残式的刺激远比小心呵护式的鼓励管用,赵匡胤当即默然而出,深深为自己的胆怯行为脸红。

赵匡胤即位后,封她为燕国长公主,赐婚给自己的铁哥们高怀德。973年,燕国长公主病死,赵匡胤十分悲痛,破例废朝五日亲临哭祭,可见兄妹感情十分深厚。这是后话。

赵匡胤当时决定去见韩通,而且是直接去韩通的家里求见。

他明白,作为开封城的军事、警察总监,韩通对市面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了如指掌。那个见了鬼的传言一定已经传进他的耳中,韩通很快就会传到三位宰相外加太后和小皇帝的耳里。要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表示反对,赵匡胤领兵出征的梦想就会泡汤。

赵匡胤来到韩通家里,韩通真的把他让进去了。赵匡胤跟他商量出兵事宜,具体分派如下: 令禁军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先锋,先期北上;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率部随自己出征。 留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在京协助韩通把守京城。

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无可挑剔——殿前司和侍卫司都是部分出兵、部分守城,劳逸均沾,互相牵制。

韩天禄,这个虽然驼背但是心明眼亮的年轻人建议父亲就此将赵匡胤干掉,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可是韩通不仅没有杀赵匡胤,反而支持他带兵出征。

韩通为什么不杀赵匡胤呢?倒不是他对赵匡胤有多信任,而是出征将士与留守士兵人数相当,而慕容延钊与赵匡胤向来不和,赵匡胤即使想做天子,他拿什么和自己对抗?

事实证明,对敌人的信任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冷酷残忍!项羽不杀刘邦,刘守文不杀刘守光,马希广不杀马希萼。你不杀人家,但是不等于人家也不杀你!赵匡胤带兵出征,留给韩通的只有死路一条!后人有诗叹曰:

盖世大英雄,

不输贞观功。

周天将破晓,

却让宋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