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3章 如此富贵,朕愿与诸臣共享之
事实证明,钱龙锡别的方面水平不谈,揣摩上意还是有一手的。
崇祯等众臣一通马屁拍完,不紧不慢再度开口:
“诸位卿家稍安勿躁,朕有一项泼天的富贵,要与诸位同享!”
好几个没捐款的文官幸运儿刚才拍完皇帝马屁,就已经急匆匆迈开步子向着平台的入口云台门而去,打算脚底抹油赶快溜回家,
听到皇帝这话不得不再次停下脚步,重新回到官员队列中立正站好,像极了后世运动会开幕式上,被迫晒着太阳听领导讲话的普通大学生。
皇帝发现了发大财的机会要和士大夫同享?
天下能有这么好的事情?
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钱龙锡是一百个不信。
第一,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但每年收入基本全靠农业税,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加税发大财,是嫌大明亡国不够快吗?
第二,皇帝今天为了银子撤下脸皮,连自家亲戚都上了夹棍,真赚到钱不充实太仓库和内帑,拿出来和臣子分享?
“朕决意成立大明投资公司,从今年十月开始运营,主营业务贸易,金融,土地开发。”
投资公司,运营,主营业务,金融……
天子嘴里说出来的每一个字分明都是中国话,连在一起偏偏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了。
“预计从崇祯二年开始,公司将拥有1000艘战船,2000艘商船,每年盈利2000万两白银。目标到崇祯四年时,拥有2500艘战船,4000艘商船,将每年净利润数额扩大至4000万两。
宋因与士大夫共天下而富,如此富贵,朕愿与诸臣共享之!”
!!!
在刚才皇帝宣布今天的捐赠仪式彻底结束之后,观礼贵人们心思已经全散了。
有的还被羁押在原地等家人过来交割银两财产;
有的已经急着跑路;
有的心里终究愤愤不平,越想越气,想等人全部走了以后再私下和皇帝沟通理论。
此时听到皇帝口中连续冒出几个天文数字,全都呆立原地,再也挪不动步子。
明年开始一年赚两千万两银子,大后年开始一年赚四千万两银子??
张居正变法后大明最富裕的那几年,国家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
工部尚书张凤翔出班奏对:
“如今九边水师,仅辽东、天津、登莱几处卫所两百余艘福船,沙船可用。福建五虎门、浙江舟山卫所虽有四百余艘广船、乌尾船,但多已年久失修不能下海。广东水师只有一百余艘海沧船,其船狭小,非但不能战,连货物也运送不了多少……”
言下之意,咱大明虽然账面上船不少,但大多数也只存在账面上,能用的满打满算最多两百来艘。
陛下您一开口就是1000艘战船,2000艘商船,是不是太想当然了一点?
崇祯笑道:
“大明投资公司与大明政府乃是两个独立机构,公司账上,无论钱财,船只或者其他资产,都与大明政府无关。朕方才所言1000艘战船,2000艘商船,当然全都要新造或向海商购买!”
造三千条船???
张凤翔以为自己听错了,天子是不是不太知道现在造船的行情?
他再次躬身奏对:
“天启年间工部承造过一批船只,其中福船每艘造价约在万两银子,沙船稍微低些,一艘也需要三千两。三千艘船,哪怕只是沙船……只怕工部也造不了啊。”
户部尚书毕自言也出列奏曰:
“张尚书所言属实,臣早已奏报如今太仓库一贫如洗,莫说三千艘战船,此时连三艘战船的钱也拿不出来。”
一个哭穷,一个甩锅,
果然很有我大明文官的风范。
崇祯笑道:
“朕已说了,大明投资公司与大明政府无关。大明投资公司要造船,自然由公司出钱,公司找人造船,不会让毕卿您这位户部尚书为难,也不会给张卿您这位工部尚书增加工作负担。”
“至于造船和公司其他花费的钱从哪里来——今日众位义士的捐款,朕分文不取,将全部投入公司当做启动资金也!”
人群“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刚才募捐得来的银子虽然没有细算,但怎么也有一个一千多万两。
本以为皇帝收入内帑,除了给边军发欠饷之外,多多少少要用来奢侈一把,自己修修宫殿什么的,
没想到这么多真金白银,天子居然一分钱不用,全都要投进这个什么“大明投资公司”里去!
刚才的烫手山芋,转眼之间就成了香饽饽!
工部尚书张凤翔连忙跪奏:
“陛下若要造船,工部愿效犬马之劳。”
户部尚书毕自言也干劲十足:
“陛下新建大明投资公司,志向高远。其财务转运之事必然繁杂,不若交予户部暂为打理……”
两个老货不知道在想什么屁吃。
崇祯费了半天劲才让郑太妃等人“自愿”捐输一千多万两银子当启动资金,要是交到户部手里,估计从紫禁城搬到太仓银入库,就已经“漂没”了一半,最多只剩八百两。
真正要用钱的时候出库,估计又得再“漂没”一半,崇祯又不是弱智,怎么可能同意?
至于让工部来负责造船,
一艘福船一万两造价,这成本全世界也就大明工部有脸光明正大说出来。
随便外包给郑芝龙,刘香,东瀛大名,
甚至干脆找后金的二贝勒阿敏,估计都能最少打个五折。
“朕方才已再三说过,大明投资公司和大明朝廷之间将保持相互独立,两位卿家一片好意朕甚为感动。”
毕自言还要再谏,崇祯摆摆手让他闭嘴:
“朕成立大明投资公司,绝非敛财自用,而是要与群臣同享富贵。”
“毕尚书与其他众卿家若要享受‘公司’盈利,无需亲力亲为给公司办事,按照章程成为公司股东即可。”
按照章程就能成这个“公司”的股东?
一千多万两银子的本钱啊!
世上居然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耕读传家,一向视金钱如粪土的钱谦益都忍不住动心:
“陛下英明慷慨,不知若想成“公司”股东,要走什么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