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布里洛盒子:丹托艺术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后历史时代艺术与意义美学

所谓“后历史时代艺术”,在《艺术的终结》中,指的是艺术终结之后没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发展到《艺术终结之后》,其含义得以扩充,“后历史时代艺术”作为视觉艺术的标志,它不再拘泥于一种风格,同时也不再受到任何叙事的指导。因而,丹托的“后历史艺术”包含下面三个层次特点:第一,缺乏历史意义即叙事的方向[30];第二,依据“不可辨识”原则;第三,暗含艺术具有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同一性特征。

同黑格尔一样,丹托认为艺术品包含着意义或者概念。在当代艺术的后历史状态下,丹托认为,艺术批评最重大的责任在于,重构解释学及艺术品呈现的意义,所以,他在后期重点建构他的“意义美学”。同时,艺术的意义对丹托来说并不需要同历史、艺术和哲学的演进概念相联系。丹托认为,“后历史艺术”已经超越了这种进化论,因此不再需要由它给出判断;相应地,“后历史艺术”也使得艺术批评聚焦到诸如意义和艺术表达等问题上,而不是对与那种意义和表达相适应的美学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历史的关注。也就是说,丹托把“后历史”认知当成一种结构,作为处理任何时代艺术的一种方法。

因此,“后历史艺术”作为丹托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艺术理论的必然发展结果,其与无深度、狂欢式的“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在于,丹托站在哲学的高度赋予它崇高的地位。由于“后历史艺术”已经变成对理论的一种建构,最终,它不再作为对艺术理论的思考,而是对艺术本身的哲学思考。

丹托的矛盾在于,他不能解决“时间性”与“本质性”的关系,因而,造成了他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呈现脱节状态。如丹托自己所说,艺术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对象,它应该被看作知识之源。这把我们重新带回到丹托的历史哲学反思之上,即“知识”与主体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