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传承与中古政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十六国北朝“皇太弟”名号之盛行与隐退

当皇太弟名号在南方的东晋南朝趋于消歇时,在北方的十六国北朝则呈现另一番发展气象,尤其在十六国时期影响甚深。

西晋未亡之时,北方所谓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已逐鹿中原,并先后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五胡十六国诸政权,在皇位传承中兄终弟及现象相当常见,而西晋所创立的皇太弟名号此时也较为流行。

十六国政权中首先采用皇太弟名号建立皇储的是匈奴刘氏前汉政权。《晋书》卷一〇二《刘聪载记》:

既杀其兄和,群臣劝即尊位。聪初让其弟北海王乂,乂与公卿泣涕固请,聪久而许之,曰:“乂及群公正以四海未定,祸难尚殷,贪孤年长故耳。此国家之事,孤敢不祗从。今便欲远遵鲁隐,待乂年长,复子明辟。”于是以永嘉四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光兴。尊元海妻单氏曰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乂为皇太弟,领大单于、大司徒。[8]

刘聪为刘渊妃张氏之子,刘乂为刘渊皇后单氏之子,二人为同父异母之兄弟,而乂母身份更尊,故聪初有让于弟乂之举[9]。刘乂虽为皇太弟,终为刘聪所忌而被废被杀,其中牵涉弟及与子继之矛盾[10]。前汉刘聪以后,相继采用皇太弟名号建立皇储或企图获得皇太弟名号以为皇储之举动,陆续在鲜卑西燕慕容氏、氐前秦苻氏、賨成汉李氏诸政权中出现。《晋书》卷九《孝武帝纪》:

(太元九年)六月癸丑朔,崇德皇太后褚氏崩。慕容泓为其叔父冲所杀,冲自称皇太弟。[11]

慕容冲为前燕末主慕容暐弟,前燕衰亡时慕容暐为前秦苻坚所俘,苻坚淝水败后前秦乱,慕容氏乘机谋复国,慕容冲此时称皇太弟,即以慕容暐之继承者自居,后称帝。又同书卷一一五《苻登载记》:

(前秦太初二年)登复改葬坚以天子之礼。又僭立其妻毛氏为皇后,弟懿为皇太弟。遣使拜苻纂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大司马,进封鲁王……纂怒谓使者曰:“渤海王世祖之孙,先帝之子,南安王何由不立而自尊乎?”[12]

苻登为苻坚族孙,苻懿为苻坚孙,苻登以疏属继前秦帝位,为安众心,故立族弟苻懿为太弟,而当时已引发宗室之严重质疑与不满,苻懿旋于次年(前秦太初三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卒,死因不明,大概有些蹊跷,颇疑与政治斗争有关[13]。又同书卷一二一《李势载记》:

势弟大将军、汉王广以势无子,求为太弟,势弗许。马当、解思明以势兄弟不多,若有所废,则益孤危,固劝许之。势疑当等与广有谋,遣其太保李奕袭广于涪城,命董皎收马当、思明斩之,夷其三族。贬广为临邛侯,广自杀。[14]

李势无子情形下,李广求为皇太弟尚且不果,并致兄弟猜忌相残,李广自杀,大臣诛夷。

以上匈奴刘乂、鲜卑慕容冲、氐苻懿、賨李广诸例,虽或得立为皇太弟或不得立,或得登帝位或不得登,其背后有种种复杂原因与剧烈政治斗争,尤以弟及与子继之矛盾为甚。除此以外,十六国诸政权中兄弟代立或兄弟争立之事例甚多,较著者如前燕慕容氏、后赵石氏,此人所熟知无需赘述。十六国政权常见皇太弟之建立和兄弟相继、兄弟相争、叔侄相争,皆反映出皇太弟之名号与制度在其时确实颇为流行和影响甚深。

十六国中之鲜卑拓跋部所建北魏政权,后逐渐吞并诸国统一北方,北魏及其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与南朝诸政权对立,史称北朝。北朝表面上和南朝一样,皇太弟名号也趋于消歇,更未有正式建立皇太弟为皇储者:北魏一朝皇位传承基本以父子相继为主,皇太弟名号从无踪影;北齐、北周时代,兄终弟及又突然流行,虽然未曾正式建立皇太弟,但皇太弟名号也隐约出现和对现实政治发生影响,如北齐孝昭帝高演曾许愿立弟长广王高湛为皇太弟、北周武帝宇文邕弟齐王宪对人自称“太弟”[15]。笔者认为,皇太弟名号虽然在北朝发展颇为曲折,其影响则不容忽视,与南朝存在差异,只是比较隐晦而已,而从中似亦可窥见南北历史发展差异的某些特点与线索,这是下节将要探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