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故事小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火候

宫里天亮得早,灶房却更早。

林郁正将切好的萝卜放入铜锅,旁边小太监递水、拌调,油锅滋滋作响,灶火翻滚。

连日来,他在这锅汤汤水水之间,摸清了不少人情冷暖。谁怕热,谁怕冷,谁嘴馋,谁小气,他心中一一记下。人不多说,事不少做。

但这种“太安稳”的样子,在某些人眼里,便是不对劲了。

“林哥儿真会弄吃的,这香味,都快飘到上膳房去了。”

“嘿,你说他是不是背后有门路?”

“我看是那赵公公……你看赵公公天天都来灶房走一圈,以前哪来过?”

灶台后方,几个新进的小太监你一言我一语。

炊烟背后,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太监正用铁铲敲锅沿,面皮粗黑,眉压眼垂,一看就是动手多过动脑的角色。

他叫牛子山,跟林郁同期进宫,力气大,说话不讲理。原本在灶房烧水抬柴,如今却莫名其妙地换了位置,负责切配,是个风头职。

“林郁。”他站在案台对面,声音沉得像砸砖。

林郁放下铲,拱手:“牛哥。”

“你是不是偷偷用了贡品的肉?”

林郁眉毛一挑,没说话。

牛子山不等他回答,直接把一块还没分配的腌制猪骨摔在案上:“这东西是不是你动的?”

话音未落,屋里顿时静了。

有几个年纪小的太监悄悄退后一步,另几个切菜的停下手,看热闹的眼神四下浮动。

这时,一个面白无须、身形清瘦的年轻太监走了出来。他衣衫整洁,腰牌明亮,一看便是比林郁等人略高半级的角色。

他名叫魏连春,灶房内勤,掌点名与出食清单,平日不动声色。

“哎呀,子山哥,别这样嘛。”魏连春笑着上前,拉了拉牛子山的袖子,“都是同僚,何苦这般动气?这猪骨是早上赵公公亲批的三斤公用肉,还没分下去。”

“可我见他摸了。”

“那也不能乱说人偷啊。”魏连春转头望向众人,“诸位都知道林郁平日不多话,做事仔细,谁吃过他做的饭,哪顿不是香着的?”

几人附和点头,更多人却低头不语。

魏连春又笑道:“咱宫里不是外面,讲的是规矩。但规矩也是人来守。有的事,看破不说破;有的事,分寸要拿捏。”

他望向林郁,语气和缓:“郁哥儿,你要是冤的,就好好做饭,别理闲言。”

林郁点头:“多谢魏哥。”

牛子山冷哼一声,没说话,但手中的铲却重重砸回锅沿。

那天的晚饭,没人敢再说话。

入夜之后,东墙边的木桶里传来泼水声,洗锅水顺着灶房排沟流出院外。

两名低级小太监窝在柴房旁的旧毡垫上偷闲,说话压着嗓子。

“我跟你说,那天我看见他送汤给老江头了,咱们的旧领班,那腿不是前段冻了么。”

“真的假的?林郁?他怎么知道老江在那?”

“谁知道,他就是知道……我听福子说,赵公公那天没说话,就是因为这个。”

“你意思是他故意忍着不回嘴?还特地晚上把东西补回去?”

“可不是?这人……心细得让人发毛。”

两人说着,不自觉往厨房那边望了一眼,火光还在,林郁的影子模糊而挺直。

那天之后,有人开始称他“郁哥”,不再直呼其名。

也有不服的人,转去魏连春那边打探风声。

——但魏连春沉默了整整三天。

他没说林郁半句坏话,也没替牛子山再出头。只是在一场点膳错误中,冷冷训了另一个新人,训得极重,训得灶房内人全都低了头。

但唯独林郁,他连看都没看。

赵奇·次日晚

王福递上晚点名单,赵奇倚在窗边看着小院月色,院中寂静无声。

“林郁这小子,挺会演。”王福低声道。

赵奇没有回头,只道:“他不是演。”

王福顿了顿:“昨晚那几样料,是他夜里一个人补的。”

“我知道。”赵奇轻声说。

“你打算提拔他?”

“不急。”赵奇转身,目光落在桌上一份旧档上,“让他再煮几锅吧。锅边站久了,火才进骨头。”

王福点点头,忽然笑道:“我倒觉得,魏连春反倒失了分寸。”

赵奇也笑,低声道:“嘴太巧的人,心不安;太会劝的人,其实最怕被看透。”

他顿了顿,又说:“但林郁……这孩子是毒的。”

王福微微蹙眉:“你信得过他?”

“不是信不信,是值不值得。”赵奇缓缓坐下,捻起一颗茶叶丢入水中。

“他若有胆量、有冷心、有记仇——那我可以给他一个圈子,看他怎么转。”

“但要是他过早张扬,或者,胆子不够大……”赵奇低笑,“那我再换一个就是。”

王福轻声应是,退下。

赵奇抬头看向窗外那轮淡淡月色,神色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