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唐伯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摒弃前嫌

步入四十岁以后,先生本来已经意气风发,在诗画书法上亦是突飞猛进,但人生中不断接踵而至的打击却令他又开始怀疑世事的无常。

这里面,其中有一些正常的因素,比如沈周先生的离世,其实完全是岁月无情的结果。但是他的侄儿长民和年轻的徐祯卿又作何解释?

有感于此,先生不得不在吟诗作画审考古籍之余,开始做一些深深的思考。或者,他完全可以满足于现状了,继续过着卖书卖画的生活。前些年,因为苏州府商业的发达,各地客商亦有热心书画者,多在苏州府四处搜求,这应该是先生得以建成桃花坞的重要原因。

但分明自石田先生去世后,苏州府周围数地竟连发大水,稻米生产受到严重损害,一瞬间民生成为头等大事,不但影响到当地商业,而且连一般百姓都难以维持生机,售卖书画的生意忽然淡了。有时描画几张字画,九娘拿到大街上卖上小半天,竟无人问津。他家的日子本来就是依靠他的书画,一旦卖不出去,生机也就成了问题。

幸好他这辈子半生不济,中年后却得了个善良体贴又勤劳的沈九娘,不但全家浆洗做饭都是她的事情,一文铜子掰成两半使用,家里所有生活也都被她理顺得有条有理。先生时而感慨,要是早些年找到这样一个好女人,此生恐怕早就科场高中,又何至于现在才心满意足?

但是以后呢?毕竟有了九娘,毕竟又有了自己的女儿,以现在的书画行情,又怎能维持下去?但不知科考之事,朝庭有无放松?或者为了生机,可以再拼一拼。但是,又该怎样打探到朝廷松绑的消息?之前他所熟悉的吴宽吴尚书,早已经逝去,王鏊老师竟也辞官归家再不听召,大概朝廷的官员也不太好当吧?祯卿不就是一个例子?

对了,当年与自己同赴京城应考的徐经徐直夫现在怎样了?

先生忽然想起徐经,心思登时都放到他身上。当年徐经可是苏州府的常客。他家里有钱挥金如土出手阔绰,。他视先生为知己朋友,一路结伙去京城赶考,费用全都是他一个人全包。后来,他们竟一起稀里糊涂陷入科场案,要不是同乡为官的吴宽打点营救,差点一起死在狱里。这样的朋友,亦算是生死之交吧?现在,虽然生活上有些波折,但自问已经比以前大有好转,自己只顾着快活,咋就把他给忘了?

先生心思一起,再放不下。他原打算亲自去江阴拜访徐经,可是现在九娘有了小桃笙,他又不敢轻易离开。思前想后,他却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徐尚德。

说起来,他和徐尚德之间的关系亦是非常微妙。徐尚德本是徐经的叔父,但他的年纪却与先生相仿。以前和徐经交往,先生亦曾跟徐经开玩笑,道:“直夫,我既和你叔父为朋友,你我之间就有些说法,你得叫我叔父才行。”

徐经却也笑他道:“叔父是家亲,和你却是远亲,家亲远亲不能比邻。比如辈分大了,出门就见小。辈分小了,出门就会见大,所以还是不要分那么清才好。”

徐经的回答却也巧妙,令先生顿时哑口无言。

徐尚德对于苏州府的文化一直推崇倍至。数十年中,他一年里倒有半数时间住在苏州,只为和苏州这些才子们评诗论画。他又是一个研究古籍的书虫子,顺便做些买卖,挣了钱,所购古籍亦有数万,是标准的藏书大家。

他在苏州、江阴两地都建有藏书楼,这也是先生跟他交往过密的原因之一。至于他的为人亦令先生十分欣赏。他平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深得先生敬佩。先生对他曾有一比,是谓:“尚德之为人,如幽兰之风味,海鹤之精神,胸罗万卷,笔绝纤尘。室拟太远,握尘朵列高真;阁如清秘,扫迹长辞俗轮。至从山坳水澨间望之,淡然如仙人;从诗篇画卷中挹之,超然以为先民……”

未等寻找徐尚德,意外又发生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则是先生和徵明的意外复合。

说是意外,这件事情似乎应该完全归功于好友徐祯卿的功劳。前些日子,祯卿尚在京城国子监任职时,因职场遭人鄙视,心灰意冷之际,病倒在床,自然怀想起当年与一众好友在苏州府的风光,忽然想起先生和徵明之间不清不白的关系。心说,岁月本无情,大家都已经这把年纪,互相之间怎还有解不开的疙瘩?他心知先生心高气傲,干脆写一封信先寄给徵明,书信内亦提及徵明年轻时所写的一首诗,是《饮子畏小楼》,道是:“……君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这首诗,完全是先生和徵明当年深情交往的见证。而文徵明在收到这封书信之后,自然怀想起少年时和唐寅先生的交往。依依兄弟手足情深,正如岁月刻画,又怎能轻易忘记?一时陷入犹豫。正拿不定主意,忽然自京城传来徐祯卿辞世消息,徵明登时大惊失色,不由得黯然泪下。想那徐祯卿才不过三十三岁,却早中进士,虽说未得大用,但也正是人生得意之始,居然突然殁了?由此,徵明始下了与先生修好的决心。

那一日晚,徵明在家吃过晚饭后,便要整理行装出行。夫人吴氏见他要出门,不顾次子文嘉戏闹,连忙起身相送出门。

朦胧月色中,先生正在桃花坞家中阅看《东坡居士文集》。正看到苏东坡和拗相公王安石之间发生矛盾一节,其时苏东坡曾数次遭王相贬斥,即便如此,王安石被罢官之后,东坡先生却也亲去拜访王相握手言和,终修成友情佳话。

而自己呢?直到现在居然还在跟徵明交恶?他们不都是一生的朋友吗?现在祯卿最为年轻,竟也已经去了,他和徵明这些活着的人又在计较什么?桃花坞建成之后,一众好友几乎全来了,独独不见徵明身影,此一直是先生内心一大遗憾。

正在感叹,只见屋外大道上月光洒金,飘然走来一人,却不是徵明是谁?先生意外之下,急起身相迎,两个飘逸的身影相接,不用多少话语,彼此心灵相通,两双男人的大手紧紧相握,继尔紧紧拥抱在一起……

那天晚上,他们二人守着一坛大白把酒言欢,直谈到鸡鸣五更困倦得不行,又簇拥到一张床上抵足而眠。

因为和徵明的修好,先生的心情稍稍有些好转。不过,他的心里依旧挂念着徐经。似乎徐尚德可以知道徐经下落。但现在徐尚德现在又在哪里?自他和徐经会考出事之后,竟再也没有见过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