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钟健
展开

完结作品(4)
会员
去国的悲哀·西北的剖面
《去国的悲哀》写于1923—1928年,讲述了他自己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由家人出资,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古生物和地质学,师从古生物学家施洛瑟的经过。他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由华县出发,经北京、上海,然后坐船从上海出发到慕尼黑(他在书中称之为明兴)的经历;还记录了留学期间,与老师同学在瑞典以及德国的其他城市进行地质考察的见闻。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外交亦处于下风,杨老一路走过,见到农村濒临
文集22.1万字
会员
新眼界·国外印象记·访苏两月记
《新眼界》是杨老的欧美考察游记。时值“二战”后期,他从重庆出发,飞往美国加利福尼亚,游历了迈阿密、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地,还去了加拿大、墨西哥,之后返回美国,然后到英国,参观伦敦、剑桥等地的地质古生物科研机构,访问并学习。后又从美国返回中国,此时中国已取得胜利,他十分欢欣,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这一趟欧美之行,除了自己的行程路线、饮食起居等,杨老对国外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的情况,有相当篇幅的介
文集22.7万字
会员
西北的剖面
本书写作与1929-1931年间,涉及四次大规模的旅行考察,合计路程两万里,足迹至今,占中国北方的大部,而大半又是边荒偏僻的地方。书中所记不仅是具有专业视野,而且细致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风土人情,作者本人浓浓的人文情怀亦渗透于字里行间。
文集12.6万字
会员
剖面的剖面·抗战中看河山
《剖面的剖面》记录了杨钟健先生于1932—1936年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两广等地所进行的地质、古生物考察和调查活动。杨老照以前一样,将旅途中所观察、感悟的记述下来,成为一本游记。杨老特别强调,旧时有的游记,有着很美的文字,也是不朽之佳作,然而描写并不合乎事实,如言山必定立壁千仞,说月无非玉兔嫦娥;更有甚者,游龙门必提夏禹,过吐鲁番必称火焰。因而新式游记则须给人以准确的知识,对每一
文集2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