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经典定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酒与污水定律

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但凡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道理:如果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勺污水倒入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酒与污水定律。它极类似于中国的一句谚语: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或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一勺污水或这条臭鱼或这粒老鼠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害群之马。

“酒与污水定律”的负面影响可谓尽人皆知,因为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件实在是数不胜数:在黑龙江边境的对俄贸易中,中方一直以来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个别有心计的中国人开始贩假卖假,并且真的赚到了不少实惠。其他人见此情形,蜂拥而上,一时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在各种贸易活动中。俄罗斯人发现事情不妙也多了心眼,有了防范之心。可是,当俄罗斯人觉得防不胜防的时候,干脆就放弃了和中国人的交易。中国人从俄罗斯身上获得的实惠也就到此为止了。

类似事件不只出现在对外贸易中,在其他行业也多有此类事件发生。比如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不但使自己的信誉破产,老字号毁于一旦,还引发了消费者对整个月饼行业的质疑,可谓是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其实,受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兴风作浪的害群之马不只上面两种,卖假药的、造假酒的、搞虚假报道的、踢假球的、吹黑哨的,等等,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风气,着实成了各个行业的灾星。

这不是危言耸听,害群之马的破坏力,实在惊人,不容小视,就像“烂苹果”,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一箱苹果都会被它的腐败之气糟蹋掉。而“烂苹果”造成的损失不过为一箱苹果而已,如果一个组织中掺杂进了害群之马,可能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被动局面。因为组织系统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是很脆弱的,是经不起小人作乱的。害群之马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再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混乱的组织都能很快被淹没。

“野马”,还是“害群之马”

相传,在远古黄帝时期,在具茨山中住着一个神仙,名叫大隗,据说能帮人们答疑解惑,于是,黄帝就决定去拜见大隗神,向他求教治理天下的事。在半路上,黄帝迷路了,就问路边的牧童。牧童一听说黄帝要去见大隗神,就高兴地为他指路,并向黄帝介绍了许多关于大隗神的事。

黄帝感觉牧童很不一般,就问他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牧童说:“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意思是:治理天下的道理和放马差不多,只要能除去害群之马就行了。黄帝觉得牧童的话十分有理,遂拜牧童为天师。

黄帝能如此认同牧童的观点,足见害群之马的厉害了。

在这里讲黄帝的故事,无非是想提醒人们,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害群之马不能不除,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生活智慧。

不过,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如果领导者将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一概当作害群之马去清除,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在一个集体中,存在一个或几个另类人物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应该坦然接受的。作为领导者如果刻意地要求员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的保持一致,那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清除害群之马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定要弄明白他到底是不是害群之马。

如果是“野马”,那很简单,就用对待野马的办法来调教他们。“野马”之所以“野”,多半都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凡之才华,但是某些方面却有欠缺,以至于不受大多数人欢迎,甚至于与团队成员界限分明。对于这样的人,领导者就真的要有容人之量。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有才能的人毛病多,这几乎是人类的通病。由于我能容忍他们的缺点,所以他们才能在我手下愉快地工作。”

对待这种另类人才,有几种方法可以考虑:

* 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

* 开诚布公地和员工明示“野马”的才能,让员工明白人无完人、“野马”也可以发光发热的道理。

*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调职的办法来缓解“野马”与其他员工的冲突,将“野马”安排到更适合他并且不容易和其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的岗位。

但是,有一个标准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要看“野马”是不是真正能做事的人,如果不是,再有才华也没用,那也是“害群之马”。害群之马的症状很明显:爱给上司出难题;妨碍别人的工作;给整个团体造成损失或者带来麻烦。组织中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一定要坚决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开除,以绝后患。

“酒与污水定律”告诉企业的管理者:江山是你辛辛苦苦打下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糊涂看不清害群之马的真实嘴脸,养“小人”为患,更不要因为妇人之仁而对“污水”们加以姑息和纵容,以致断送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破坏者的嘴脸

害群之马,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小人的嘴脸出现的。且看下面的故事:

老牛在辛苦地耕田,它躬着腰,拖着沉重的犁杖,四蹄使劲地蹬着坚硬的土地,艰难地向前行进。老牛累得吭哧吭哧直喘粗气,最后竟至口吐鲜血。

站在一边的老鼠说着怪话:“多么沉重的东西啊!老牛这么卖力气地拖,说不定是偷来的元宝。因为怕别人看见,才埋在土里拖着走;它头上的两把刺刀多么锋利啊!说不定是为杀害主人准备的;它为什么口吐鲜血?一定是偷吃了邻居的鸡,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么一头坏老牛,为什么造物主让它长那么高大?为什么人类那么喜欢它?看我们老鼠,虽然长的小,可我们心地善良,唉!造物主和人类一定是弄错了!”

这则寓言刻画的老鼠十足就是一个小人的嘴脸。老鼠攻击老牛的目的何在?无非是想让人类不喜欢老牛,老牛不干活,土地没人耕种,人类没有下锅的米,总而言之一句话,天下大乱才好,那样老鼠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在现实生活中,“害群之马”可不像寓言中的小人这么好辨认。高水平的害群之马伪装得更深,不但脸上没有注明,甚至还可能长得很帅很漂亮,不仅口才好,还有内秀,简直就是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不过,如果细心观察还是可以从行为中分辨出来的,大体言之,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一般地说,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特征:

* 两面三刀,背地使坏。

* 凭空制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乱。

*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更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

* 最愿意刺探别人的隐私,然后借以大做文章。

* 喜欢用自己的所谓不幸唤起别人的同情,以使别人疏于防范。

* 喜欢挑拨离间,其目的无非是从中渔利。

* 喜欢拍马奉承,阳奉阴违。

* 没有利害冲突,他也会恶语相向。

* 不达目的不罢休,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

* 排挤新人,以显示自己的地位。

* 贬低他人,以显示自己比别人优越。

以上还只是一般水平的害群之马的嘴脸,有一种可以称为恶人的害群之马,可以说是邪恶得很。这种人一般都有一个美丽的包装,充满善意,富有诚意,还善解人意,乐于关心别人,可是一旦当你和他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就会狠狠地踩你一脚,恨不得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可见,把害群之马称为“禽兽”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们“无君无父”,根本就达不到人类社会的伦理标准。

拒腐防变

不管是作为领导者,还是普通人,除了能看清害群之马的真实面目,还要练就一身拒腐防变的本领,也就是说,领导者要明辨是非,不给小人以作乱的空间;普通员工要善分良莠,不与小人为伍。

武则天当政期间天下禁杀。张德的老婆生孩子,为了宴请同僚,就偷杀了一头羊。当时来赴宴的同僚中有个叫杜肃的,表面上很是亲热,“恭喜”之话不绝于口,可是,散席后却暗中向武则天告发了张德。武则天立刻派大臣去核实真假。很快,大臣查明了情况。武则天不但没有责罚张德,还当着众臣的面对他说:“天下禁杀,红白喜事不在其中,你无过。不过,你交友不慎,就是你之错了。”说完将杜肃的告密奏章公之于众。杜肃自然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唾骂。

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则天,当然可以采取这种强硬手段惩小人之“不义”,可对于平民百姓、普通白丁来说,对付小人可就要讲究一点策略了,否则,非让小人折腾个身败名裂不可。

大诗人屈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屈原的仕途本来是很顺畅的,二十几岁时就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先后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的官职,地位相当显赫。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对应诸侯”,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关键人物。可就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和小人之间的关系而遭到谗害,过了二十多年的流浪生活,最后投江自杀。

屈原一生善良正直、光明磊落、洁身自好,可谓优点多多,但有一个弱点也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缺乏与小人斗争的智慧。大千世界中,像屈原这样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往往都忘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古训,所以才遭小人陷害而毁掉了大好前程。

与小人斗争真的是需要智慧的,因为小人不是仇家,也不是敌手,很让人防不胜防,而当你发现自己遭遇了小人后,又会感觉无从下手,因为你毕竟不是小人,再有智慧也使不出小人那么卑劣的手段。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遭遇小人,就像吃了个苍蝇,不但要咽下去,还得消化了它”,因为“小人难养也”。

有媒体曾就“如果遭遇小人该怎么办”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24.78%的人选择了默默忍受,有23.78%的人选择直接向老板澄清事实;有14.06%的人认为应该对小人进行反击,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小人绝不能姑息养奸;更有13.66%的人认为对付小人必须联合其他人,发挥群体的力量,这样小人再也没有他的存身之地了;有12.14%的人认为惹不起躲得起,干脆换个环境,不与小人计较;仅有0.92%的人表示可能会迫于压力与小人为伍。还有其他态度种种,这里不再细数。

可见,不管结果如何,方法还是有的,完全没有必要像调查中的某些人那样一遭遇小人就束手待毙。

◆ 看看智慧之人的高招吧:

* 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人有机可乘?是自己平时太过相信别人?

* 要提高警觉,不要在人前人后多嘴,让小人有可乘之机。

* 认真比较一下双方的实力,再决定采取什么策略。

* 留心小人的弱点和把柄,抓住机会,瞅准他的屁股结结实实来一脚。

* 寻找盟友,记住“团结就是力量”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革命真理。

* 保持表面云淡风轻的同时,要进一步抬高自己的姿态,抽丝剥茧,博得涉及相关事件的人物的信任。

* 如果遭遇到小人,不能手软,打得过就要一棍子打死。打不过,就闪,而且要快点闪,尽快脱离小人的势力范围;打不过,又跑不了,那就只能磨,用边打边闪的战术,等待转机。

* 当然,冤冤相报只会让彼此身心疲惫。故抱着不与小人一较长短的心态,也不失为上策。

* 老板英明,自然云开雾散;老板糊涂,也就不必留恋这个环境,三十六计走为上。

搅浑一潭水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以敌我双方来论,敌方如有了害群之马,那对于我方来说则应该是大快人心之事。所以,在某些时候,使个反间计,给对手安插几个“害群之马”,搅浑一潭水,以便浑水摸鱼,不能说不是一个妙计。

反间计,意指让敌之间谍为我所用,通俗地说就是在疑阵中再布疑阵,让敌人内部自生矛盾,以使我方万无一失。唐代杜牧把反间计解释得特别清楚,他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反间计实际就是从内部瓦解敌人,以便浑水摸鱼,实在是妙不可言!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进攻赵国。王翦率上党郡兵直奔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李牧、司马尚两将率军抵抗。赵王宠臣郭开因受秦国贿赂,就中伤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信其言,就改派赵葱和颜聚取代李牧、司马尚二将。李牧拒不受命,赵王便派人暗中逮捕李牧、司马尚。结果,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废。第二年,王翦破赵,杀赵葱,颜聚逃走。赵王迁也成了秦国的阶下囚。

秦取得这样的战绩,首功应属郭开。因为如果没有郭开在内部瓦解赵国,秦国破赵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