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特别是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如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2009年被提出至今,出现了地方重复建设、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配套设施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其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入手,选取重要的典型区域——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对象,深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和规律,并提出有效的评价调控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紧跟世界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2)培育地方经济,发展新的经济支柱。高污染、传统资源依赖型产业及房地产行业是不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发展不可持续。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环境友好型、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青睐。(3)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由于以生产要素投入拉动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红利已经逐渐消失,中国经济需要向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集约型经济结构转变,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方式。

本书通过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及互动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建议,在理论研究上具有如下意义。(1)进一步理顺并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找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明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丰富战略性产业的研究内容。(2)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理论协同发展的探讨,可以丰富目前的理论,有助于理性认识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