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国内以往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研究,大多是以单一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忽视了对主流群体和多民族群体的研究。本研究将调查对象扩展至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并选取了云南省这样一个会集了多个民族的、有代表性的多民族交会地区作为调查地点,重点将汉族居民相对较多的昆明市和少数民族居民相对聚集的昭通市作为具体调研地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研员分别在社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两地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其中,汉族居民为643人,占63.9%,少数民族居民为364人,占36.1%,基本符合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报告的云南省汉族人口(66.63%)和少数民族人口(33.37%)的比例(云南省统计局,2011)。汉族居民中,男性为302人,占47.0%,女性为336人,占52.3%(信息缺失5人);年龄跨度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38岁。少数民族居民中,男性为183人,占50.7%,女性为178人,占49.3%(信息缺失3人);年龄跨度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测量工具
1.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测量
民族认同的测量使用的是多元群体民族认同测量的修订版本(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Revised,MEIM)(Phinney & Ong,2007)。该量表被广泛用于测量一般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情况。原量表包括14个题目,几次修订后,形成了6个题目的简版量表,分别测量了民族认同的两个核心成分:承诺(commitment)和探索(exploration)。其中,承诺是指对于群体的强烈依恋感和个人投入,探索是指寻求与自己民族有关的信息和体验,这两个成分共同存在才是一种自信和成熟的民族认同。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形式,其中“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由1到5,赞同程度逐渐增强。该量表在之前对多个民族群体的研究中都取得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Phinney & Ong,2007)。本研究中,量表信度分别为:探索分量表信度为0.603,承诺分量表信度为0.797,量表总信度为0.737。国家认同的测量是根据民族认同量表,编制6个题目测量对国家公民身份的探索和承诺。本研究中,量表信度分别为:探索分量表信度为0.643,承诺分量表信度为0.749,量表总信度为0.740。
2.刻板印象、情绪和行为测量
应用Cuddy等人在群际情绪-刻板印象-行为趋向系统模型(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eotypes Map framework,BIAS Map)基础上编制的量表(Cuddy et al.,2009),测量作答者对社会上流行的有关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情绪和行为倾向的知觉。该量表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SCM)为基础,结合情绪和行为测量,分别从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测量刻板印象,从轻视、同情、妒忌和敬佩四个维度测量群际情绪,从主动促进(如帮助)、被动促进(如合作)、主动伤害(如斗争)和被动伤害(如排斥)四个维度测量行为倾向。本研究使用的是每个维度2个题目,共20题的量表。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形式,询问作答者题目与社会上大多数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群体的看法、感受和行为的符合程度,本研究中,各个维度分量表的信度在0.603~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