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
一、研究背景
语言政策和规划研究语言的社会应用,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等复杂社会现象,是理论性和政策性极强的学科。语言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各国政府在一定限度内对语言选择过程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这种干预需要考虑国家内部各社团成员对待语言的思想态度,从而对语言文字本体和语言应用进行规划。在多语社会中,国家政策对语言选择的干预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对个人语言选择的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诸多关系的处理。如今各国之间相互依赖,地区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的国际传播和推广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国家利益成为一个国家的语言规划和政策的核心内容。“语言从来就是政治、文化斗争的有效工具,是获取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和发展国家—民族共同文化的重要内容。”(1)
从历史上看,我国基本上是以一种国家通用语为主体的单语社会。我国国家通用语的语言地位规划无疑是很成功的。但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语言规划向国际领域延伸,中国的语言规划范围逐渐扩大,已大大突破了原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划的范畴。不少专家和语言工作者进而提出重视外语语言规划的问题。冯志伟(2)提到:“语言规划是语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惜我们过去在这方面讨论的很少。”李宇明(3)在为《语言规划经典译丛》撰写的序言中指出:“尽管我国有悠久而广泛的语言规划实践,有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与言论,有专门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但是语言规划学的发展却不理想。其一,对中国语言规划的三千年历史缺乏系统梳理,对百年来的中国现代语言规划缺乏科学总结,对中国当下的语言生活缺乏全面研究,对中国语言生活的未来发展缺乏逻辑预判。其二,对世界各国语言规划的情况了解不够、研究不够,对各种国际组织的语言规划关注不够、参与不够,对国际语言规划学的成果介绍引进得不够。其三,没有全面及时地向外介绍中国语言规划的情况,因而也妨碍了国际语言规划学界从中国语言规划的实践中汲取学术营养。”
中国的语言规划如何应对全球化语境下英语的冲击,如何处理国家通用语和世界通用语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做到既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又能保护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亟须了解和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规划实践,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期对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规划给予启示。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所在。
二、研究缘由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本国语言政策和规划问题,对语言或语言变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干预和管理,使之更有效地为国家安全、民族和谐以及经济发展服务。澳大利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书把澳大利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澳大利亚是一个实施显性语言政策的国家,也是世界公认的语言规划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典型的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移民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发展到今天的多元文化社会,它的语言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背后的原因值得细致梳理,也可为中国的国家语言政策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
其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澳大利亚认识到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其融入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政策体现出对包括汉语在内的亚洲语言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研究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政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在澳大利亚推广的社会生活环境,为我国的汉语推广提供有关澳大利亚的语言国情状况,并有利于评估汉语推广的力度。澳大利亚有华人聚居的历史,所以考察其国家语言政策,也有利于了解汉语在该国语言政策中所处的地位。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制定和实施国家语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澳大利亚建国以来制定和实施国家语言政策具体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3)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实施效果如何,给国家带来了哪些重要变化?
(4)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5)中国在制定和实施汉语对外推广战略和本国语言政策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政策?
四、研究视角和框架
本研究采用历史—文本分析法,梳理澳大利亚历史文献以及官方语言政策文本,追溯该国语言政策和规划发展的历史渊源。我们也讨论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书和其他研究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著作的区别在于把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语境下,研究历史背景对语言政策产生的影响。它比单纯研究语言政策的著作多了一层历史的深度。而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历史的著作鲜有涉及语言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因而本书将历史和语言研究相结合,或许能让读者对语言政策问题和历史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也许是跨学科研究的新方向。本书细致地梳理语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历史因素,让读者深入了解语言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效果,通过语言政策这个“眼”对相关历史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期更为全面地解读语言政策。
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共有七章内容。
第一章,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领域相关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厘清相关术语概念,梳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领域的经典理论,其中涉及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动机、类型、功能、语言规划理想类型的要素,以及语言规划和政治实现的关系、语言规划中环境考察的意义等内容。最后论述语言规划实施的途径,即语言教学相关的问题。这些是本书写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澳大利亚多民族国家演进概况。介绍澳大利亚的历史、移民、多民族的形成过程以及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土著居民的社会和语言情况,这是国家语言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白澳政策”。主要讨论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基本概况,以及这个政策对澳大利亚社会产生的影响。该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政策奠定了基调。
第四章,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论述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的具体内容,涉及澳大利亚的整体语言形势、澳大利亚英语的地位和特点、社区语言等情况分析,着重论述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发展轨迹,详细论述语言政策发展的四个时期的主要官方文件和语言项目:放任化政策时期、同化政策时期、多元化政策时期和优先化政策时期。
第五章,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演变的原因。阐述并分析澳大利亚语言政策演变的原因,并提出语言观念和地缘政治观念的改变是制定语言政策和规划的两大主要宏观因素。
第六章,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实施的成效。通过大量的数据多方面阐述澳大利亚外语危机的成因及认识,并对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进行反思。
第七章,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和汉语教育。通过大量细致的史料梳理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社会的基本情况,以及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本章的论述可为我国的汉语推广提供有关澳大利亚的语言国情研究,为我国的汉语推广战略提供国情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在澳大利亚整个国家语言政策中所处的地位。
最后的结语部分分析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的可能走向,探讨对中国制定和实施汉语对外推广战略和本国语言政策可以提供的启示、借鉴和参考。
(1)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2):13-20.
(2)冯志伟.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J].中国语文,2000(4):363-377.
(3)李宇明.了解世界怎样做语言规划—序《语言规划经典译丛》[A]//苏·赖特.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M].陈新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