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思维2:智慧与金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溝通時要留意身體距離

冼:從剛才的寓言裏,除了語言溝通會引起問題外,我們也認識到空間感也會引起問題。我們剛才談了語言溝通,接下來會談非語言溝通。Susanna,非語言溝通包括些甚麼?

郭:說到溝通,很多人都只會留意到要講甚麼。但愈來愈多人留意到,身體語言的影響力更大。語言只佔我們溝通的三成,非語言則佔七成之多。

冼:有人說過,有時身體語言會出賣你。例如你說怎樣關心對方,但你的眼睛卻周圍望,不是看着對方,或「陰陰嘴」笑等,於是他發現原來你別有想法。

李:冼教授,你剛才提及私人空間,究竟要有多少空間才合乎標準呢?

冼:或者我先做一個測試。比如有四個人進升降機,那升降機本來是沒有人的,你猜他們進去後會站在甚麼位置?

李:他們通常會站在四個角落。

冼:為甚麼呢?

李:當你面對陌生人時,站在較遠的距離當然會覺得比較安全。

冼:假設走進升降機後,你發現他們四人分為兩組,Susanna,這又反映了甚麼?

郭:那是兩對不同的朋友。

冼:他們至少是認識的。過去有研究顯示,只要觀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看出他們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兩人的距離是三至五呎,那就是陌生人。如果兩人是相識的,距離大概是一兩呎。如果兩人是很親密的男女朋友,距離自然更近。所以你從兩者的距離,可以看得出他們是否真正的情侶。

但問題是,你未必知道對方需要多少的私人空間。若你入侵了別人的私人空間,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引起誤解。你有沒有甚麼例子?

郭:我最近去上海,真是嚇了一跳。在香港搭乘地鐵,人很擁擠,作為女性的我們都會保護自己。但在上海搭乘地鐵時,我見到一位男士要下車,他並沒有說:「對不起,請讓開。」他怎樣做呢?他竟一手搭着那位女士的肩膊,另一隻手就放在她的背脊推開她,我即時心想:「有沒有搞錯(這是怎麼)了?」最令我驚訝的是那位女士竟毫無反應,繼續和朋友聊天,她覺得完全沒有問題。如果這事發生在香港,我想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李:不同的文化對空間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冼: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對人很友善,和你聊天時他會儘量貼近你,還會愈站愈近,那你就會有壓迫感。我覺得就算是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在中國社會裏,更要小心地和異性朋友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