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思维2:智慧与金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跟傳媒溝通,以確保說話不會被歪曲?

Diane:我想向黎先生請教有關跟傳媒溝通的問題。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要回答記者的問題,但我發覺他們心目中其實已有一個既定的「故事」;在我回答問題時,他們會斷章取義,甚至扭曲或錯誤報道我的回應,來加強「故事」的吸引力。當報道出來後,管理層會把問題歸咎於沒有監管我如何回答傳媒的問題。在溝通時,我如何避免對方斷章取義甚至扭曲我的答案?

黎:我相信若對方要刻意扭曲,你也很難制止,因為搖筆桿的是他。他最多只會登出一段很小篇幅的道歉啟示,可惜已經太遲了。

你有幾個處理手法可以參考:第一,給他一段很簡短的文字版本,白紙黑字,那會比說話清晰一些。第二,在溝通的過程中,你要肯定內容不被歪曲是不大可能的,但可以透過一些具體的、不易被歪曲的資料,如數據或一些事實導向的資料,令溝通更為清晰。

冼:我發覺陳志輝教授也有一個方法,可以保證溝通不致被扭曲。每次他接受傳媒訪問時,不只記者會帶錄音機,他自己也會帶一部,記錄所有對話,作為證據。這方法也值得我們參考。

黎泉輝傳授和傳媒溝通的心法

Diane:我再追問一個跟傳媒溝通的問題。我不可能每次跟傳媒溝通時,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回答問題,那我可以怎樣做?

黎:這是相當重要的問題。Diane,你平時多做運動嗎?

Diane:也有的。

黎:很好,這跟你的問題很有關係。我們往往誤會了溝通只和說話有關,但事實上溝通是一個整體。正如我們說溝通包括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例如即興演講,那是一門專門的課程。要即時表達自己時,當中的挑戰不只是溝通的內容這麼簡單,而關乎思想方法。

十多年前我在「卡內基訓練」工作時,我們有一套方法,叫「主題導向的溝通」,那是訓練你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想到一個很清楚的主題,有主題便可發揮。

在思想方法方面,多年來,我覺得有兩個方法值得運用:一個是演繹,即是不明白就解釋至明白為止。你要抓住一個重要的觀念,用許多數據、例子、各方面的詮釋不斷加以演繹,告訴別人這就是你的立場、你的看法。若你的中心思想已確立,這方法就很省力。另一個是歸納。例如開會時已經討論了許多事情,但別人不明白到底應怎樣做,你就歸納出有甚麼要點和跟進工作。演繹的好處是令人容易明白,歸納的好處是令人容易記憶。許多人的強項是演繹,即是講道理;但弱項卻是歸納。若你不懂得歸納,儘管別人知道你說了很多,但卻不曉得你說的是甚麼,於是溝通就出現障礙。

Diane:在身心兩方面都要訓練有素,你才可時刻保持狀態。

Florence: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智商)也不容忽視。EQ不足會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人際關係不好,影響其個人表現。管理人員對此實在不可不察。

李:對,「先管心情,再管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