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思维2:智慧与金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電郵溝通的問題

郭:究竟三成語言加七成非語言的溝通是否足夠?剛才的故事缺乏了三成的語言,只有七成的非語言,溝通似乎更難。相反,若只有那三成,而沒有那七成,結果又會怎樣?就像現時的電郵只有文字,沒有其他。

Florence: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E-mail(電郵),有時一天超過一百封。我只要一天不上班,翌日便要花整個上午閱讀E-mail。有些人濫用互聯網,濫發E-mail。譬如我的辦公室是一個大房間,雖然我和同事只是相隔一塊板,然而就連一個簡單的信息,他也會發E-mail給我。其實,他只要拍一拍那塊板,或是抬高頭,我已經可以見到他。我覺得E-mail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有得亦有失。壞處是令大家的工作關係愈來愈疏離,而且是以複雜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減低了工作效率。

李:黎先生,究竟怎樣使用E-mail才可以幫助溝通,而不是阻礙溝通?

黎:在北美洲,很多大企業不單有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行政總裁),還有一個叫CIO的職位,“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首席資訊執行長,他是負責制訂守則。例如兩個人溝通,卻把檔案當作副本發給其他人,究竟他們應否打開呢?要知道那些檔案可能有幾百頁,這點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剛才Florence的話,令我想起一本很好看的書,書名是《資訊焦慮》(Information Anxiety)。書中提及現代人並非面臨資訊爆炸,而是資訊焦慮。面對各種資訊接踵而來,我們該怎麼辦?本書作者提供了一條簡單的方程式:第一,我們要承認自己無知。每個人都是無知的,只是大家無知的領域不同。第二,我們要克服資訊焦慮,便需訂立目標,人有了目標就會變得輕鬆。例如我們把資料刪除後就會永遠失去,故在刪除之前我們可能需要細心考慮。然而,假如資料的副本已經轉寄給其他人,我就很容易找回,這樣,其他人就可替我儲存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