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岛巴士路线与社区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涉足港島

1977年,前中華汽車公司交通經理李日新創立城巴有限公司的前身,公司名為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Asia)Limited。這是一間公共交通管理顧問服務公司。1979年,這間公司開始營運非專利巴士路線,並冠以城市巴士或城市縱橫巴士(後來改為現今的城巴)的名稱,其中包括香港船塢員工接送車服務。1983年,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Asia)Limited改稱為城巴有限公司。1981年,城巴開辦首條非專利居民巴士路線62R,來往沙田第一城和九龍塘地鐵站。這條路線已於2013年9月30日起取消服務,亦是全港最早以全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1991年,城巴透過公開競投,獲得港島巴士路線12A的專營權。這是第一次涉足港島專營巴士服務。

1989年,中巴員工發動大罷工。當時,城巴臨時開辦非專利路線往返無小巴行走的鴨脷洲,市民大眾對這間公司印象甚佳。其後,香港政府指出中巴服務質素欠佳。在1992年初,政府宣佈決定將中巴26條路線專營權收回公開招標。當時城巴、九巴及捷達巴士(Stagecoach)分公司必達巴士也向政府遞交標書,後因政府不希望香港巴士服務被九巴壟斷,因此在招標初已勸籲九巴取消投標。當時,城巴在港島根基漸穩,而必達巴士在本港當時沒有經營巴士服務,因此政府在1992年10月交給城巴經營。1993年9月1日起,城巴正式營運28條路線,其中包括26條前中巴港島獨營路線,另2條與九巴聯營的隧道巴士路線。因該兩條過海路線在初期並未包括在招標範圍內,因此城巴起初把這個計劃定名為「Network 26新里程」。隨着城巴在1995年再接辦14條港島區的專利巴士線後,城巴車隊增至500輛巴士。後來,城巴在1996年透過公開競投的方式,獲政府授予13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東涌新市鎮和港九市區的專利巴士線。

1998年,中巴專營權終結,城巴接辦其中12條路線,巴士數量增加至擁有1,100輛巴士。巴士亦在1998年全空調化,成為首間全空調化的專營巴士公司。1999年,城巴成為跨國運輸捷達集團(Stagecoach Group)的成員,其服務遍及英國、美國及新西蘭等地。2000年,城巴和九龍巴士屬下之路訊通合作,在數百輛巴士上安裝液晶體電視螢幕,播放節目。

這時城巴和英國另一交通集團第一集團(First Group)持有的新世界第一巴士為競爭對手。兩巴運用車海戰術,各自在港島開辦多條服務範圍有某程度重疊之路線爭奪客源。2000年,政府實施專營巴士配額制度後,情況才有改善。配額制度本意是舒緩交通擠塞,然而卻令城巴大失預算。如城巴向德國猛獅車廠訂購一批共62輛雙層巴士,當中部分已到港,然而因配額制度實施後,城巴配額不足,被迫取消整張訂單,最後覓得九巴和冠忠巴士接收該等巴士。另外,城巴亦將部分既有巴士售往英國、新西蘭等,歸入捷達集團在當地業務之車隊。2003年,捷達集團有見本港爆發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加上政府以鐵路為主導的政策等不明朗因素漸現,故決定出售城巴給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全面退出香港巴士業務。這次出售後,城巴與同屬周大福之兄弟公司新創建集團旗下新世界第一巴士亦「化敵為友」,由競爭對手化身為伙伴公司關係。

2004年3月,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和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一所多元化交通服務公司——Merryhill集團有限公司,城巴成為該集團的成員。為建立集團旗下交通業務在完成重組後的企業形象,並充分反映其業務範圍,Merryhill集團有限公司在2004年12月正式更改名稱為新創建交通服務有限公司,並沿用新創建集團的主標誌。城巴和新巴於2005年6月推出八達通即日來回證計劃,同時亦推出跨越城巴與新巴的八達通轉乘計劃,使八達通卡持有人乘搭城巴或新巴路線時,可以以優惠價轉乘對方的特定路線。2012年7月1日,城巴、新巴與Buspak合作,在約1,200輛已安裝液晶體電視螢幕的巴士上,播放預錄節目、EyePress的即時新聞走馬燈、Webus App的精彩優惠等,而該媒體命名為Buz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