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岛巴士路线与社区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總結

二十世紀初,香港島已有巴士服務,規模不大,由三大公司主導,分別是香港仔街坊福利會公共汽車、香港大酒店公共汽車和香港電車公司公共汽車。1933年,政府為了改善交通發展,實行專營權制度。三間公司也不可留下,由對岸的中華汽車公司取代。中巴發展與港島發展有密切關係。1945年,日本戰敗後,政府積極開發北角和柴灣,中巴亦開辦不少往來港島東與北岸的巴士路線,以滿足乘客的需求。這些發展奠下中巴發展良好的基礎。

2004年,新巴和城巴同歸一個集團,一起推動港島巴士發展。

1969年,政府實施小巴合法化政策,簽發小巴牌照,領有牌照的小巴可在港九和新界各地行走。這項政策對中巴形成重大的威脅。雖然政府曾作出賠償,但強大又眾多的小巴對手令中巴發展受到阻礙。中巴在1970年代仍不斷發展,配合南區發展,中巴開發不少新路線,以求突破。這是中巴的急速發展時期。

1980年代,地鐵延伸至港島,中巴大受打擊。另一方面,巴士車齡高,員工服務態度欠佳,中巴因而經常被人投訴。1989年的罷駛事件,更令中巴形象大跌,加速其退出巴士市場。政府將部分中巴路線分給其他巴士經營者。1998年,中巴最終被時代淘汰,退出專營市場。這是中巴的衰落時期。

自此之後,新巴和城巴作出前所未有的競爭。港島市民由沒有選擇變為由二選一。分久必合,到2004年新巴和城巴同歸一個集團,產生協同效應,一起推動港島的巴士服務。這是新巴城巴發展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