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话叙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一卷

王夫之 撰

按: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此书凡五十四则,以论八股时文为主,涉及文章写作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全书评论了多位明代八股名家,是一部简练的明代八股文小史。王夫之在书中将顾宪成推为明代时文第一人,而对公认的明代八股名家几乎全部否定。此书开篇即对明代所谓的时文“四大家”提出质疑,认为王鏊只关注文章架构,不通微言大义。钱福学无根基,文不雅驯。他对明代时文家奉为密钥的钩锁之法嗤之以鼻,并指出茅坤正是以时文钩锁之法评点八家古文:“陋人以钩锁呼应法论文,因而以钩锁呼应法解书,岂古先圣贤亦从茅鹿门受八大家衣钵邪?” “钩锁之法,守溪开其端,尚未尽露痕迹,至荆川而以为秘密藏。茅鹿门所批点八大家,全恃此以为法,正与皎然《诗势》同一陋耳。”讲求时文钩锁之法,其弊在于“并将圣贤大义微言,拘牵割裂,止求傀儡之线牵曳得动”,王夫之进而认为“有《八大家文钞》而后无文”。在王夫之看来,归有光外腴中枯,只用心于间架结构、前后呼应,不能体认题理,名过其实。王夫之不满明代八股文法,强调“文字至琢字而陋甚”,他对时文中的代字法、叠字析用法等均有批驳,主张为文虚实结合,反对填砌虚字。他又痛斥科考命题者割裂经文的“搭题”方式,认为这也是导致时文低劣的原因之一。

在师法对象上,王夫之主张学文应广读四部典籍,不能只局限于对八股范文的揣摩。他对明代流行的孙月峰评点《考工记》《檀弓》《公羊》《穀梁》等书也有批判,指出这些著作中的所谓“奇”字只是当时方言俗语,后人无学,却奉以为学文典范。他认为《公羊》《穀梁》是师弟间问答的记录,与《左传》刻意成书不同,并不具备文章典范的价值。对于唐宋八家,他认为学苏洵、曾巩、王安石易有弊病,八家之中,只有欧阳修可以师法。

由于王夫之本身博学,是书也多从其他艺术门类的角度论文,体现出文、艺相通的特色。如以书论比文云:“罗长源论字学云:‘胸中无数千卷书,日用无忠信之行,则虽虿尾银钩,八法备举,求其落玉垂金、流奕清举者,乃至一点不可得。’尝服膺此言,以为论文之善,莫过于是。”书中又有以棋喻文:“闻之论弈者曰:‘得理为上,取势次之,最下者着。’文之有警句,犹棋谱中所注‘妙着’也。妙着者,求活不得,欲杀无从,投隙以解困厄,拙棋之争胜负者在此。若两俱善弈,全局皆居胜地,无可用此妙着。非谓句不宜工,要当如一片白地光明锦,不容有一疵颣,自始至终,合以成章,意不尽于句中,孰为警句,孰为不警之句哉?……陋人惊为好句,相袭而不知其秽,皆于句求工之拙法启之也。”

此书收录于曾国荃刊《船山遗书》,有同治四年(1865)本、民国本等,整理注释本有戴鸿森《薑斋诗话笺注》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历代文话》本则据同治本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