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9年中国炼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9年,随着一系列行业变革、市场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国炼油产业飞速发展,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炼油技术不断提高,较2018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基于长远发展的视角,中国炼油产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快速攀升
2018年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59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5.7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0.9%[9]。
2018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渤海湾、新疆、川渝等地区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原油产量止跌回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原油产量1.9亿吨,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上年收窄2.7个百分点,产量下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19年三大公司继续发力勘探开发,原油产量突破1.9亿吨(见图2-1)。

图2-1 2015—2019年中国原油生产总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尽管如此,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依然保持着较快的上升态势。2019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首破5亿吨,达5.03亿吨,同比增长9.5%,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2.5%[6],预计2020年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上升。构建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油气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国际油气市场话语权,成为当务之急。
(二)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趋于严重
自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产能炼油国后,中国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继续加大。2016—2018年,中国炼油能力已连增三年,2018年中国炼油能力为8.31亿吨/年,较上年净增2225万吨/年。其中新增能力3390万吨/年,淘汰落后能力1165万吨/年。2019年中国炼油能力为8.60亿吨/年,同比增长3.45%(见图2-2)。中国新增炼能扩张势头强劲,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净增超过全球净增能力的一半,2019年过剩产能将达到1.5亿吨。

图2-2 1978—2019年中国炼油能力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019年全年新增炼油能力2850万吨/年,均来自民企,总炼油能力升至8.6亿吨,过剩产能约1.5亿吨/年。2019年中国主营炼厂平均开工率75.5%,比2018年的79.5%降低了4个百分点,相对于2018年比2017年下降幅度比较大,并且从全球范围内看,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2.9%[10]。独立炼厂开工率62.2%,同比下降0.3%。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炼厂2019年前三季度开工率见图2-3。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和幅度不及预期,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成品油需求放缓的环境下,炼油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图2-3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炼厂2019年前三季度开工率
数据来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三)国内成品油消费中低速增长
2019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获得“两权”的民营独立炼厂数量增加,国内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拉动石油消费增长。全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6.6亿吨,同比增加0.33亿吨,增速为5.2%,较2018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增长总体不容乐观,同时燃油效率继续提高。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乘用车燃油标准,到2020年平均油耗应达到5升/百千米,较“十三五”之初的水平降低38%,将对汽油消费产生较大影响。2018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年74号),进一步明确了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的车船税优惠政策。其中,对节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对新能源车则将完全减免车船税,加之新能源汽车免税政策的后续效果有所显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有所提高,这些均将对汽油需求形成抑制。2019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2516.9万吨,较2018年降低1%,增速较2018年降低8.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未来传统高耗油行业对柴油的需求也将有所下降。2019年全年汽柴煤油实际消费量为3.84亿吨,较2018年增长4.8%,增速较2018年回落1.2个百分点。汽车工业发展与市场趋于成熟,汽车产销量进入低速增长新常态,未来国内成品油消费也将呈现负增长或中低速增长态势。
(四)独立炼厂单体规模和一体化水平偏低
受各方面因素制约,独立炼油厂企业除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和东明石化等少数独立炼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1500万吨/年,其余多数独立炼油企业单厂和单装置规模普遍偏小。据统计,122家民营独立炼厂炼油产能合计2.6亿吨/年,但单个企业平均产能不足200万吨/年,与央企主流炼厂、沿海新建炼厂动辄千万吨级的产能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炼油规模相对较小且布局分散,副产的化工原料如烯烃、石脑油、轻烃等基础化工原料较少且难以有效整合,发展大乙烯、大芳烃等石化龙头项目的资源严重不足,企业、区域炼化一体化格局较难形成,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和产品同质化严重、化工产品能力偏小等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差。此外,独立炼厂单体规模偏小、各自为战的松散模式,也使得其在行业内话语权弱,不能有效表达企业诉求。
(五)炼油企业能耗降低趋势减缓
炼油企业既是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耗企业。节能有助于降低炼油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并通过源头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炼油节能面临新的形势,炼油能耗降低趋势减缓。一是近年炼厂新建、扩建、油品质量升级改造等过程中炼油主要装置普遍实现大型化,大量采用了先进成熟节能技术,炼油主要装置和全厂能耗降低到了相对稳定的先进水平,进一步节能降耗的空间缩小;二是车用油品质量不断升级、需要新增工艺装置并消耗额外能源支持硫、烯烃、芳烃等关键指标调整;三是施行的《石油炼制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部分指标已达到全球最严限值,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公布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限值,环保要求提高需要增建烟气脱硫、VOCs治理等设施,客观增加炼油能耗;四是近年中国车用油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柴汽比从2005年的2.27降低到2019年的1.24。柴汽比需要开发LTAG等新工艺将柴油转化为更低分子量的油品和化工产品,延长了炼油总加工工艺流程。新形势下,炼油节能面临越来越严峻和复杂的发展态势。
(六)炼油设备防护技术亟待发展
炼油设备是石油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在炼油过程当中,炼油设备会受到各种各样物质的腐蚀。这些腐蚀问题给石化行业带来了很大威胁,不仅仅会让炼油厂遭受很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炼油设备的腐蚀问题,在炼油设备设计之初,相关设计人员就应考虑到相关问题,对设备在未来面临腐蚀环境的可能性加以预测,选择防腐蚀材料,考虑工艺防腐措施;企业可以建立起相应措施管理网络,制定相应防腐蚀指标,加大对重点工序防腐蚀管理,制定相应防腐蚀措施;重视腐蚀检测工作,定点定人,在展开监测时,应该找到露点发生温度变化范围,以露点温度为前提,从而快速找到腐蚀部位和设备;开展腐蚀控制,对于一些腐蚀情况比较严重设备,要做好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维修工作建设。这些防范措施对保障炼油设备安全、保护周边居民及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炼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待协调同步发展
炼油业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炼油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现阶段中国炼油产业同质化问题,其本质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研机构应将持续推进炼油核心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投入方向。炼化一体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应重点防范新的产能过剩问题。炼油企业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的能力,依赖于技术创新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9年炼油化工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转化,大型乙烯装置成套技术、化工原料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多项炼油自主创新关键技术得到转化与应用,对于促进中国炼油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炼油化工行业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炼油技术创新应进一步关注国VI及以上标准清洁汽柴油生产、劣质重油加工、碳一化工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重点布局和突破分子炼油、原油直接制烯烃、智能化炼厂、甲烷无氧制烯烃、功能性弹性体合成材料等重大战略性超前技术方面。如何将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不断转化到炼油产业链中,实现技术创新成果与产业升级的同步协调发展,即通过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价值链,发挥科技对炼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成为优化炼化业务结构,全面提升炼化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