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深耕者的良心

周融荣

于晓冰的学生,博士,青年作家,策展人,任职于北京大学

于晓冰老师在北师大实验中学深耕了20余年,我是他在这里最早的学生之一。一转眼,我自己年届三十,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经历了金融投资和艺术行业的不同工作,作为青年作家和策展人初步立足,进入高校任职。至今想来,仍然觉得遇到于老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2003年左右,我开始在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中部就读,当时的语文老师正是于老师。近20年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内卷”还没有正式开始。于老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才生,在积累了两年的对口附属小学教学经验之后,开始到附中任职,其学历和教学水平无疑是优秀并受到认可的。我至今记得于老师在发现我的阅读兴趣以后,帮我推荐专业书籍,甚至在我为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懊恼的时候善意开导,说一时的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事实确实如此,优势是逐渐积累的:初一、初二时,我的语文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30%左右,并非次次拔尖;但初三以后,我基本上就不需要为语文成绩而额外花时间了。在中考和高考的备考过程中,语文成绩一直是我稳定的“优势后方”。现在看来,从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一、初二,正是个人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记得于老师当时鼓励我,对花木兰故事进行不那么主流的改编,强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课堂上的轮流朗诵中,他通过对姿态和节奏的强调,修正我们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当然,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修辞案例。他对“减法教育”的倡导是建立在对应试系统的了解与思考之上的,更带着对育人本身的深刻理解和使命感。

于老师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善教者的范本。多年后,我非常惊讶地发现,他的主张在当今的中学教育中不算主流。虽然我本科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数学与经济专业,但从小时候到现在博士毕业之后的职业取向,从应试到立言、立行,我一直算是擅长语文的选手。我对当下一些中学生唯题是论的现状也是非常困惑的。阅读和写作的深度、容量,以及记忆力、思考力的自主训练,是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能养成的最宝贵的能力之一。它的厚积薄发不仅能为应试带来优势,还能奠定人在成年、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技能基础。而语文也绝不像许多人以为的作文和填空那样简单。比如在进入高等数学学习阶段以后,语言思辨能力、深入阅读能力大大有助于学习和研究的推进;语言、逻辑和数学三者的关系,本来就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命题之一——这就是今天教育中“大语文”理念的根源吧。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培养深入阅读的自主兴趣,对自发形成的表达也并无积极性和信心,甚至这种兴趣和信心被其他远为次要的东西所挫磨,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都可谓丧失了相当宝贵的天然资源。

多年后回访,我记得于老师说过一句颇有洞察力的话:“阅读和写作需要闲暇。”一定程度的闲暇是任何深入、成体系思考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强调速率和KPI的时代,于老师倡导“减法教育”是格外需要勇气的,虽然对任何稍有研究或创作经历的人来说,这不过是最显而易见的常识。事实上,不仅在教育领域,对科研领域而言也是如此。而现在在中小学中某些揠苗助长、强行量化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在学术界也一样存在。常识稀缺、急功近利、暗疾遍布,不就是社会痼疾在单个行业中的具化表现吗?有中小学生越来越普遍化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就有科研人员在本末倒置的考核中走向崩溃、35岁以上的互联网从业者惶惶不可终日。时代中的个体,从最现实的角度考虑,哪怕是那些比同行多一点点独特生存优势的人,也并非唯本书中所谓“应试固定靶位”是瞻就能够养成的,更不要说真正的原创性人才了。

今天回溯于老师留给我的最有价值的建议,看起来十分微小:自己写完一篇文章后,想办法删除三分之一到一半,同时保留原来的意思,这样文章的语言精练性、可读性、结构合理性就会大大增强。我因此养成了下笔力除冗语、文气力求顺畅的习惯,至今受益,在英文写作中也一样。在我的见闻中,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包括一些大学教授和语文教师。于老师在当时相对轻的年纪,就能有如此的感悟与传授,不能不说是一位对中文真正有心得的人,他的教育主张,同时也是对语言本身的良心。这种良心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尤为珍贵。在诗歌、对联的讲述中,他对部分平庸案例和僵硬题目的不满,我也颇有同感。

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和深入始终如一。阅读他的作品,我发觉他的教学比当年更成体系,涉及的范围更广,方式更丰富多样了,于老师本人已然成了一位受欢迎的公众号作者,共鸣甚广。他的书中还涉及升学志愿填报、控制手机使用等心得,这些都是为人父母切身经历的问题,可见作为一线教师经验积累的多样性,颇具实操价值。读他与家长的交流日志,更感慨其教学交流的详尽和尽责,以及方法论发展的成熟。他对《礼记》的讲解,甚至涉及《鹿鼎记》的案例,这样精彩的解读我当年没有听到。也许多年以后,这些学生回首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幸运。